七、现代文阅读
超重的爱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①
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③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
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
“
这也带!
”
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
“
这也带!
”
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
“
什么都带!
”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撅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②
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
⑤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抹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这位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8.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神态其实是一个人心理情绪的外在表现。请你仔细揣摩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①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②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10.有人对第③段描写儿子和母亲“翻箱子”部分做了如下修改,你觉得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修改: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然后又翻出一袋糖,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儿子边翻边气哼哼地嘟囔:“这也带!”
11.文章结尾说:“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你从“理所当然”一词中读出来了什么?假如你也和作者一样站在机场,目睹了这一切,你想对文中的“儿子”和“女儿”说些什么?
答案:
8.“我”在机场目睹了两个出国读书的学生因行李超重而埋怨自己的父母。
9.①第一处是看见儿子生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惹得儿子更生气;②第二处是看见儿子从箱子里翻出这么多东西,担心儿子少了这些生活用品后生活不便。
10.不好。原文中儿子嘟囔了三遍,这样更能表现出儿子因行李超重,内心生气。更能表现出儿子对母亲抱怨的肆无忌惮。修改后只说一遍,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1.问题一:“理所当然”的意思是“按道理应当这样”。写出了独生子女们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觉得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有什么不妥。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独生子女这种行为的不满。
问题二:哥哥姐姐,行李超重,确实有些麻烦,你们心里不舒服也可以理解,但是你们不可以这样抱怨你们的父母,他们给你们装这么多行李也是担心你们,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你们要理解父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