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不安的世界里,给自己安全感
毕淑敏
①如果单说“安全”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诸如“交通安全”“金融安全”之类的范畴。如果“安全”后面再缀上一个“感”字,那就很有些不一样了。顾名思义,安全感是和人的内心紧密相连的一种感觉。
②那么,安全感的实质是什么?
③它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有着稳定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不惧怕感。要讨论不惧怕,先要说说我们害怕什么。估计这种令人不安甚至心惊肉跳的感觉每个人都可举出很多类。怕黑、怕巨大的声响,怕电闪雷鸣,怕狼虫虎豹、怕另外的种族、怕瘟疫怕洪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代代传承的怕,基本上都怕得有理。
④适当的不安全感,是必备的铠甲。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是安身立命的上策。关键是要怕得有理有据,应对适度分寸得当。如果处处草木皆兵,天天如惊弓之鸟,就会极大地侵蚀我们的幸福感,作茧自缚得不偿失了。安全感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护身法宝。
⑤适当的安全感,是怎样的呢?
⑥
【甲】有安全感的人,他们的目光是安定的,不会没来由地东瞟西瞟莫衷一是。他的身躯是挺直的,既不夸张地耸肩摇头也不自惭形秽地收缩形体。他们的面容是平和的,既不阿谀奉承地媚笑也不虚张声势地恫吓。他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恰当的选择。……在最终面临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会从容安详。
⑦总之,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就像一颗悬挂天空的小小恒星,会自动持续发出温煦的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和暖,多一点光明。
⑧一个安全感不良的人,也会挂相。他们会在眼底的深处潜藏冰碴,目光常常犹疑而怯懦。他们常摇摆于轻信他人或是疑窦丛生的两极,并循环往复。
【乙】他们很容易悲观失望,心境如一枚深秋黄叶,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微不足道的小风雨,也会招致他们摇曳不定或是飘坠,常落得孤家寡人体弱多病。
⑨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容易陷入极端的无力感中难以自拔。快乐的时光,不敢恣肆汪洋地纵情一笑,哀伤的时刻,认定永远无法走脱。绝望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主旋律,暗淡底色难以有光芒迸射。
⑩安全感看不见摸不着,却空气般环绕着我们,深切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若是缺乏安全感,幸福不但姗姗来迟,而且过门不入。
⑪这个世界总是不安不宁的。人类进化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绝对的安全时刻。所以说,世界的不安宁,是个常态。如何在这个不安宁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早点将这一课修完并得个好分数,就会比较妥帖安然地度过一生。谁也不敢说具有安全感的人,就一定会比别人少遭受创伤和苦难。但我敢说,有安全感的人,在遭受伤害和苦难之后,能比较镇定应对,比较幸运地从厄运的魔爪下脱逃,比较快地从残酷中复苏,能比较有效地疗愈自己的创伤。
⑫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⑬它的本质,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往史留给我们的印记。这个“我们”,不仅仅包含着我们自己的历史,也包含着人类共同的历史。但是,每个人的历史,在自己无法书写的时代,是由别人代书的。毋庸讳言,一个不安全的童年,是无法馈赠我们丰沛的安全感的。
⑭不过,我们不应永远停留在童年,人类也已走出非洲的旷野,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安全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像一株植物,就算生长在贫瘠的土壤里,只要辛勤浇灌,施肥捉虫,也可以根深叶茂摇曳生姿。只是,你下的功夫要格外大,你要做自己安全感的不倦园丁。
⑮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内心。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什么心灵宝贝的话,安全感就是红蓝宝加上金刚石,金属丝加上高科技……共同编织成高贵坚硬灵活的护心甲胄。
(有删节)
16.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分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③_________――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
17. 请从【甲】【乙】两处任选一处,指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毕淑敏说,“如何在这个不安宁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请结合本文和课文相关内容,说说下列文人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任选一个人物阐述理由。
A.欧阳修(北宋) B.张岱(明末清初)
答案:
(二)《在不安的世界里,给自己安全感》(11分)
16.(3分)
①安全感的实质是什么
②适当的安全感,是怎样的呢
③分析问题
评分说明:每点1分。
17.(3分)
【甲】举例论证,列举了有安全感的人的表现(1分),形象化地阐述了“适当的安全感,是怎样的”(2分)。
【乙】比喻论证,把“心境”比作“深秋黄叶”(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一个安全感不良的人,也会挂相”的道理(2分)。
评分说明: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5分)示例1:欧阳修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保持积极乐观,治理一方,欧阳修从内心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他的安全感不仅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做到了吏民同乐,政通人和。所以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示例2:张岱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在国破家亡后,张岱亲身经历了生活困窘和令人压抑的清王朝,流露出对晚明这种生活思念、追慕,他在《陶庵梦忆》里通过回忆,找到童年的安全感;他在《湖心亭看雪》中寻找自我,找到内心的安全感。所以说张岱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1分,能围绕观点展开论述4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