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①2023年7月24日,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行动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②2023年8月18日,记者采访了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的院士,了解到自2002年12月起,活动已在全国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把科普讲座比作“播种”,他说:“我们是在给孩子们播撒科学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寻。”
③2024年5月14日至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广州中小学校送来43场科普盛宴。据悉,此类“院士专家校园行”已成为广州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品牌项目,今年计划举办百场活动。
(整理自《光明日报》《广州日报》等报刊)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记录了19世纪以前236位中国籍科学家,其学科分布情况如下表:
学科
|
地理学
|
工程
|
技术
|
化学
|
农学
|
生物学
|
数学
|
天文学
|
物理学
|
医学
|
合计
|
一门
|
30
|
21
|
19
|
|
18
|
12
|
27
|
41
|
|
59
|
236
|
多门
|
12
|
7
|
18
|
|
2
|
9
|
10
|
13
|
|
2
|
81
|
[注]“多门”所在一行的数字是指对两门及以上学科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人数、即除了对该门学科有贡献之外还对其他学科有贡献的科学家人数。
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对两门及以上学科有贡献的科学家人数达到81人。如陶弘景在医药学、化学甚至天文、地理等领域都取得较大成就,张衡的成就涉及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这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往往学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富有创新精神。
(整理自《中国古代科学家整体状况统计研究》等)
材料三:
①“邓稼先在‘抢时间’完成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要和于敏联名上书中夹,建议加快我国核试验进程。”……许鹿希至今记得,病床上的邓稼先手握密封的信件,对她说:“这份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与数学家周毓麟院士的书信来往记忆深刻――周毓麟不仅对杜祥琬寄给他的论文内容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还在来信中提出“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位比我大十几岁的老先生对我的影响很深。”杜祥琬说。
③袁隆平在写给母亲的书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中说:“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优秀基因,“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都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孕育科学家精神的沃土。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破解发展难题,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孕育形成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12.小文分享了整理材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自《方案》印发以来,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已累计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
B.“院士专家校园行”是广州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品牌项目,已举办了百场活动。
C.表格显示,在236位科学家中,医学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数最多,天文学次之。
D.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母亲坚持亲自对袁隆平进行系统深入的现代教育。
13.小文分享了对“科学家精神”的研究,其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在病床上“抢时间”完成建议书,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
B.周毓麟非常具体地指导杜祥琬的论文,体现了敢为人先、团结协作的精神。
C.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形成的。
D.党中央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是孕育形成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小文分析了四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相关消息,反映科学家精神已深入人心。
B.材料二呈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科学家学识广博。
C.材料三叙述了几位杰出科学家的故事,其中生动的细节感染和激励着我们。
D.材料四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成因和内涵,激发我们传承和践行科学家精神。
15.科学家精神内涵丰富。请任选两种,结合材料中的科学家事例,谈谈你将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具体践行科学家精神。
答案:
12.C(A.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②段“自2002年12月起,活动已在全国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可知,不是自《方案》印发以来;B.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今年计划举办百场活动”可知,是计划举办,不是已举办;D.有误,根据材料三第③段“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可知,是母亲对袁隆平进行鼓励,不是亲自对袁隆平进行系统深入的现代教育。)
13.B有误,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周毓麟不仅对杜祥琬寄给他的论文内容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还在来信中提出‘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可知,周毓麟非常具体地指导杜祥琬的论文,体现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不是敢为人先、团结协作的精神。
14.A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2023年7月24日,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行动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可知,科学家精神还尚未被全部广大中小学生了解和传承,因此“材料一介绍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相关消息,反映科学家精神已深入人心”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5.科学家精神中,我将重点践行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以邓稼先为榜样,我将树立为国家贡献的理想,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同时,受周毓麟严谨治学态度启发,我将勇于探索未知,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