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2023年天津市高考题)

八、名著阅读
22.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阅读《乡土中国》有哪些作用?请给出2条阅读理由。
九、整本书阅读
23.《红楼梦》中出现了诸多人物,其中有些人物的话,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请举出1个这样的人物,并结合情节说明。

 

答案:

22.示例1:我们阅读《乡土中国》的理由有二。首先,《乡土中国》介绍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其中很多特征并不会随城镇化而消退。如“离不开泥土”是中国人民不变的乡土气息,“差序格局”“家族社群”在今天仍有影响。其次,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加深对自身行为的了解和认识,并可以从中获取情感认同和共鸣。
示例2:我们阅读《乡土中国》的理由有二。首先,《乡土中国》中熟人社会,邻里互助等例证给我们城镇化社区建设提供了启示,有助于社会和谐,人与人关系和睦。其次,《乡土中国》中安土重迁、乡土性等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乡土情结,思考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增强民族认同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题目要求给出城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阅读《乡土中国》的2条理由,作答时要注意结合“城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从《乡土中国》的内容、思想理论,以及当代城镇化发展得到的启示方面解答。阐述时要运用书中的专门用语,如差序格局、文字下乡、男女有别、礼治、家族等。
比如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个人是这一网络的中心,不同的关系形成了人们相差的待人处事之法,人情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道德也成为依附于人伦而存在的价值标准,道德成为根据“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和约束也就难以发生作用。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私人道德与私人情感在影响着法律的执行与实施,这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圈子社会”在中国社会的依旧存在所导致的影响。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加深对自身行为的了解和认识,并可以从中获取情感认同和共鸣。
又如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世代聚族而居,人与人之间相互熟习而信任。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的流动与乡村旅游的兴旺发展,乡土社会逐渐由一个熟人社会转向一个生人社会,这种转变打破了熟人社会的秩序,在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依靠的是熟习和信任,而在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依靠的则是契约和法律。阅读《乡土中国》能够帮助思考如何让传统社会中的这种熟习和信任与现代社会中的契约与法律精神在完美结合,共同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3.示例:王熙凤说话八面玲珑,十分讨巧。比如,初见林黛玉时,她说黛玉气派十足,像贾母嫡亲的孙女,就同时奉承了贾母、黛玉、“三春”,令在场诸人都十分愉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情节、内容的能力。
试题要求分析说明一些人物的讲话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也就是说其说的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正好呼应对方的心里所想,因而让人感受到愉悦。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说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本来,黛玉只是贾母的外孙女,按照中国古代社会的差序格局来划分亲疏,并没有孙女亲。而凤姐“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话就有意抬高黛玉身价,说成是贾母亲孙女,还真诚地夸黛玉是“标致的人物”“通身的气派”,则也暗指贾母嫡亲的孙女都是有这“通身的气派”的,这也让在场贾母的亲孙女“三春”听来非常亲切舒适。而说明贾母不论是外孙女儿还是嫡亲孙女,都气派十足,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贾母的身份,且“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则是替贾母再次抒发了对外孙女的思念喜爱之情,也奉承了贾母。总之,凤姐对黛玉说的这番话非常圆通,让在场的人听来都很舒服,尤其是贾母。因此在场的人听了凤姐这番话后,无不感到如沐春风,真是八面玲珑,好会说话。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36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