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六病室(节选)
(俄)契诃夫
一年秋天,有一个早晨,伊凡・德米特里奇竖起大衣的领子,�着烂泥,穿过后街和小巷,拿着法院的执行票到一个市民家里去收钱。他心绪郁闷,每天早晨他总是这样的。
在一条小巷里,他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以前伊凡・德米特里奇常常遇见犯人,他们总是在他心里勾起怜悯和别扭的感觉,可是这回的邂逅却在他心上留下一种特别的奇怪印象。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被人押着走过泥地,到监狱里去。他到那个市民家里去过以后,在回到自己家里去的路上,在邮政局附近碰见一个他认识的巡官,那人跟他打招呼,而且跟他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他回到家,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带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内心不安,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
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住地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镣铐,送进监牢里去。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而且能够担保将来也不会杀人,不会放火,不会偷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难道是什么难事吗?受人栽赃不是很可能吗?最后,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很可能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巡警、医生等,时候一长,由于司空见惯,就会变得十分麻木不仁,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所接触到的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法官既然对人采取敷衍了事、冷酷无情的态度,那么为了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来完成一些手续(法官们正是因此才拿薪水的),就什么都完了。
到早晨,伊凡・德米特里奇起床,满心害怕,额头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随时会被捕了。他想,既然昨天的阴郁思想这么久不肯离开他,可见其中必是有点道理。的确,那些思想绝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他脑子里来的。
有一个巡警不慌不忙地走过窗口:这可不会没有缘故。那儿,在房子附近,有两个人站着不动,也不说话。为什么他们不说话呢?
从此,伊凡・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凡是路过窗口或者走进院子里来的人,他都觉得是特务和暗探。中午,巡警局长通常坐着一辆双马马车穿过大街,这是他从近郊的庄园坐车到巡警局去;可是伊凡・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而且他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的神情: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门口一拉铃,一敲门,伊凡・德米特里奇就吓一跳,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就焦躁不安;他一遇见巡警和宪兵就微笑,打唿哨,为的是显得满不在乎。他一连好几夜担心被捕而睡不着觉,可又像睡熟的人那样大声打鼾,呼气,好让女房东以为他睡着了。因为,要是他睡不着,那一定是他在受良心的痛苦的煎熬:这可是了不得的犯罪证据!
春天,雪化了,在墓园附近的山沟里发现了两个快要烂完的死尸――一个老太婆和一个男孩,带着因伤致死的痕迹。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这两个死尸和那个没有查明的凶手。伊凡・德米特里奇为了避免让人家认为他杀了人,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微微笑着,一遇见熟人,脸色就白一阵红一阵,开始表白说再也没有比杀害弱者和没有保障的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不久就弄得他筋疲力尽,他略略想了一阵以后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顶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窖里坐了整整一天,后来坐上整整一夜,然后又坐整整一天,实在冷得厉害,挨到天黑就像贼那样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在房间中央呆站着,一动也不动地听着,直到天亮。
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凡・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的工人的巡警。他悄悄地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狗汪汪叫着在身后追来,一个农民在他身后什么地方呼喊,风在他耳朵里呼啸,伊凡・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
人家拦住他,把他送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安德烈・叶菲梅奇吩咐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稠樱叶水,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临行对女房东说,他不再来了,因为人不应该打搅发了疯的人。伊凡・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也得不到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安置在普通病室里。他到了晚上睡不着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由安德烈・叶菲梅奇下命令,转送到第六病室①去了。
不出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凡・德米特里奇,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给小孩子陆续拿走了。(汝龙译,有删改)
【注】①第六病室:县城医院中关押精神病人的病室。其实是沙皇俄国大监狱的缩影。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叙述者拥有较大叙述空间,知晓人物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B.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注重对普通人平凡日常生活的描写,以朴素和平淡见长,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小说将麻木不仁的法官等人比作“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生动揭示了一些杀人不见血的罪恶行径。
D.小说结尾写伊凡・德米特里奇的书“给小孩子陆续拿走了”,这一细节暗示了主人公薪尽火传,其思想后继有人。
7.关于文中“墓园发现死尸”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天,墓园附近发现了两具死尸,这一事件在小说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B.城里人精神极度空虚,不谈别的,专谈这两具死尸和那个没有查明的凶手。
C.伊凡・德米特里奇为了避免让人认为他杀了人,躲进地窖,坐了两天一夜。
D.主人公的想法和行为看起来很奇特,但并不让人感到可笑,反而引人深思。
8.小说以伊凡・德米特里奇的内心想法为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契诃夫说:“文学之所以叫做文学,就是因为它是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子来描写生活的。”你认为作者塑造伊凡・德米特里奇这一人物形象,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契诃夫的看法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D【解析】“这一细节暗示了主人公薪尽火传,其思想后继有人”不对。小孩子拿走伊凡・德米特里奇的书,未必是对这些书籍的内容感兴趣,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7.B【解析】“城里人精神极度空虚”不对。山沟发现两具死尸,又没有查获凶手,城里人专门谈这件事情是正常的,不能证明他们“精神极度空虚”。而且,“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也可能是伊凡・德米特里奇在精神受虐、极度紧张情况下的一种错觉,事实未必完全如此。
8.①便于安排不同寻常的情节,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自然合理。伊凡・德米特里奇因路遇犯人而内心不安,睡不着觉,后来发展到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最后因墓园死尸躲进地窖,导致精神崩溃,被关进第六病室,这一系列情节都是围绕其内心想法展开的。②深入揭示内心,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小说用大量篇幅,真实、细腻地展现伊凡・德米特里奇内心的“奇特”想法,使他的形象更为突出、鲜明,也使得读者思考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伊凡・德米特里奇洞察专制制度的罪恶,却因此成为精神受虐狂,最终被关进第六病室,这不是荒诞不经的故事,而是沙俄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②唤醒民众的反抗意识。民众只有奋起反抗,才不会成为下一个伊凡・德米特里奇,才能推翻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的沙皇专制统治,从而获得自由与权利。③寄托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伊凡・德米特里奇的遭遇是俄国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缩影,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怜悯和同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赞 (0)
茹志鹃《阿舒》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5
列夫・托尔斯泰《流浪的怪老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