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流浪的怪老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流浪的怪老头
聂赫留朵夫站在渡船边上,眼睛望着宽阔湍急的河水。两个形象在他的头脑里一交一替出现着:一个是垂死的克雷里卓夫
②。他满脸怒容,脑袋被大车颠得直摇晃;一个是精神抖擞地同西蒙松一起在路边走着的卡秋莎。一个形象使他沉重而悲伤,那就是濒临死亡而不愿死去的克雷里卓夫。另一个形象是生气勃勃的卡秋莎,她获得西蒙松这样好人的爱,走上了稳当可靠的善的道路,这本是件喜事,但聂赫留朵夫却觉得难受,而且无法克服这样的感觉。
城里教堂的大铜钟敲响了,颤动的钟声荡漾在水面上。站在聂赫留朵夫身旁的马车夫和所有赶大车的一个个脱下帽子,在胸前画了十字。只有站在栏杆旁的一个个儿不高、头发蓬乱的老头儿没有画十字,只是抬起头来,眼睛直盯着聂赫留朵夫,而聂赫留朵夫起初并没有注意到他。这老头儿身穿一件打过补钉的短褂和一条粗呢裤,脚蹬一双补过的长筒靴。他的肩上背着一个不大的口袋,头上戴着一顶破皮帽。
“老头子,你怎么不做祷告?”聂赫留朵夫的马车夫戴上帽子,拉拉正,问他说。“莫非你不是基督徒吗?”
“叫我向谁祷告?”头发蓬乱的老头儿生硬地还嘴说。他说得很快,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当然是向上帝��,”马车夫含嘲带讽地说。
“那你倒指给我看看,他在哪儿?上帝在哪儿?”
老头儿的神气那么严肃坚决,马车夫觉得他是在同一个刚强的人打交道,有点心慌,但表面上不动声色,竭力不让老人的话堵住自己的嘴,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就连忙回答说:“在哪儿?当然是在天上。”
“那你去过那儿吗?”
“去过也罢,没去过也罢,反正大家都知道该向上帝祷告。”
“谁也没在什么地方见过上帝。那是活在上帝心�Y的独生子宣告的,”老头儿恶狠狠地�起眉头,急急地说。    
“看样子你不是基督徒,你是个洞穴教徒。你就向洞穴祷告吧!”马车夫说,把马鞭柄插到腰里,扶正骖马的皮套。
有人笑起来。
“那么,老大爷,你信什么教呢?”站在船边大车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问。
“我什么教也不信。除了自己,我谁也不信,谁也不信。”老头儿还是又快又果断地回答。“一个人怎么可以相信自己呢?”聂赫留朵夫插嘴说。“这样会做错事的。”
“我这辈子从没做过错事,”老头儿把头一扬,断然地回答。
“世界上怎么会有各种宗教呢?”聂赫留朵夫问。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就因为人都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我以前也相信过人,结果像走进原始森林一样迷了路。我完全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出路。有人信旧教,有人信新教,有人信安息会,有人信数身教,有人信教堂派,有人信非教堂派,有人信奥地利教派,有人信莫罗勘教,有人信阁割派。各种教派都夸自己好。其实他们都像瞎眼的狗崽子一样,在地上乱爬。信仰很多,可是灵魂只有一个。你也有,我也有,他也有。大家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就能同舟共济。只要人人保持本色,就能齐心协力。”超然客公众号
老头儿说得很响,不住往四下里打量,显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听他说话。
“哦,您这样说教有好久了吗?”聂赫留朵夫问他。
“我吗?好久了。我已受了二十三年的迫害。”
“怎么个迫害法?”
“他们迫害我,就像当年迫害基督那样。他们把我抓去吃官司,又送到教士那儿,送到读书人那儿,送到法利�人那儿。他们还把我送到��人院。可是他们拿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是个自由人。他们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以为我会给自己取个名字,可我什么名字也不要。我放弃一切,我没有名字,没有居留地,没有祖国,什么也没有。我就是我。我叫什么名字?我叫人。人家问我:‘你多大岁数?’我说我从来不数,也无法数,因为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人家问我:‘那么你的父母是谁?’我说,我没有父母,只有上帝和大地。上帝是我父亲,大地是我母亲。人家问我:‘你承认不承认皇上?’我为什么不承认。他是他自己的皇上,我是我自己的皇上。他们说:‘简直没法跟你说话。’我说,我又没求你跟我说话。他们就是这样折磨人。”    
“那么您�F在到哪儿去?”聂赫留朵夫问。
“听天由命。有活我就干活,没有活我就要饭,”老头儿发现渡船就要靠岸,得意扬扬地扫了一眼所有听他讲话的人,结束说。
渡船在对岸停住了。聂赫留朵夫掏出钱包,给老头儿一点钱。老头儿拒绝了。
“这我不拿,面包我拿的。”他说。
“哦,对不起。”
“没什么对不起的。你又没有得罪我。其实,要得罪我也办不到,”老头儿说着,动手把放下的口袋背到肩上。这时聂赫留朵夫的驿车已套上马,上了岸。
“老爷,您还有胃口跟他费话,”马车夫等聂赫留朵夫给了身强力壮的船夫酒钱,坐上车,就对他说,“哼,这个流浪汉不正派!”
【注】①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克雷里卓夫:和后文提到的西蒙松都是流放的政治犯、革命者。
6.下列对“流浪的怪老头”的描述,最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喜欢流浪的奇怪老人。
B.一个四处漂泊的神秘陌生人。
C.一个行为古怪的流浪者。
D.一个行踪不定的奇特老人。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头儿对马车夫生硬地回嘴,不只是因为他质疑自己不做祷告的事,还因为他语言、态度、称呼对人不敬。    
B.聂赫留朵夫问宗教的事,实际是转移话题,他不想引起“做错事”的隐痛,也不想与老头儿起语言争执。
C.老头儿拒绝聂赫留朵夫给的钱,这是对他愿意听自己说教的回敬,并不是要显示自己的人格尊严。
D.这段选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对话更能凸显老头儿倔强的性格和爱说教的特点。
8.老头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看待这些“怪”?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4分)
9.选文开端部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B(A、D均描述出“流浪”“怪”“老头”三项关键信息;C描述出“流浪”“怪”两项关键信息;B描述出“流浪”一项关键信息。)    
7.C(这是老头儿清高自尊的表现。)
8.言行:老头不做祷告,不相信上帝,说话有些疯癫、怪异、不正常。(1分)
思想:老头是“无神论”“无皇上论”者,只相信自己。(1分)
老头的“怪”实质上是饱受欺骗和“迫害”后的精神觉醒。(1分)他只是想做一个“人”“自由人”,但惨遭迫害,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他的“怪”实际上是一种抗争。(1分)
(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选文开端提到的三个人物和老人都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突出了这类受害者的普遍性,以此抨击专制制度,深化主题。
②选文开端交代的聂赫留朵夫“沉重而悲伤”“难受”的心绪是他“有胃口跟他费话”的原因,是后文对话和给钱的心理背景。
③选文属于小说的节选部分,选文开端与前面的故事情节相承接,同时交代后面故事发生的背景,有过渡作用。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5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