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女儿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儿家
刘庆邦
红裙选择“活出个样子来”的途径,是到集上做小生意。她本钱很小,只卖些儿童衣服。没有固定摊点,也没有货架子。往街边一站,她本身就是她的货架子。她所有的商品,在自己两个肩膀和两只胳膊上都搭完了。她从南集批得衣服,跑到北集来卖,只赚一点差价和跑腿钱。她做生意没什么经验,不会斤斤计较,一靠诚实,态度好。二靠雷打不动。她对买她东西的人都笑着。对看了半天,摸了半天,不买东西的人也笑着。下雨天,好多生意人不出摊了。她打了一把雨伞,照样往街边一站。就这样,红裙一点一滴地把资金积累起来了。她的生意越发展越大。集上有了她固定的摊位,两三米长的货摊上,不仅摆有儿童的服装、鞋帽,还有成年人的套装和五颜六色成卷子的布匹。有了钱的红裙一切都收敛着,说话一点也不傲人。爹娘见红裙这么有本事,有出息,①
都大喜过望。娘说:“裙儿呀,行了,你挣下的这些东西,够给你做嫁妆的了。”    
红裙一时没有说话,不声不响地望着娘。望了一会儿,她的眼圈就红了。
娘有些不安,问:“娘说话说错了吗?”
红裙说:“娘,我跟您说过的,我这一辈子都不结婚。”
红裙连轴转地出摊做生意,难免会看到沿街伸手的来金。来金有时把孩子锁在家里,有时用一个布袋子把孩子背在背上。来金的头发长长的,笼住了耳朵。加上来金的脸胖胖的,又没有胡子,乍一看很像一位母亲。红裙一见来金背着孩子过来,就想回避一下。她不是不愿意给来金东西,她是想回避自己的身世。一旦认清了自己想回避什么,她就不再回避了,②
远远地就跟来金打招呼,送给来金一件小孩穿的裤子,或小孩戴的帽子,有时还送给来金一点钱,让来金给孩子买奶粉。一天晚上,红裙约了英子、小果,一同来到来金家里看来金的孩子,她们已在心里把来金捡来的孩子认成她们的小妹妹。她们给小妹妹洗衣服,洗澡,剪指甲,每人都给小妹妹带去了礼品。她们问来金,孩子叫什么名字。来金先说,叫妮子,又说还没有起名字。那么,红裙她们三个经过反复商量,③
郑重地给小妹妹起了一个名字,叫同心。
红裙每个集上与许多顾客打交道,还没遇见过分刁蛮的顾客。只有一个中年女顾客,让红裙觉得有点纳闷。在买东西的人多时,女顾客在人后站着,像是准备买东西。你说她准备买东西吧,她不瞅货摊上的东西,却瞅着红裙的脸。红裙注意到她了,心想一些没见过世面的顾客是有的。红裙一边支应生意,一边主动跟女顾客打招呼,问女顾客想要点什么。女顾客有点惊慌似的,红裙一看她,她的目光就躲开了。说看看。她说了看看,却什么也没仔细看,低着头走开了。以后每隔一两个集,红裙都能看到那位女顾客。女顾客从没买过她的东西,只是瞅她。女顾客不到她货摊前瞅她了,而是躲在某一个角落,远远地瞅着她。当她发现女顾客在瞅她时,女顾客很快消失在街面上的人流里了。可停了一会儿,她见女顾客换了一个较为隐蔽的新的角度,还是在瞅她。她只顾忙生意,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天集罢散场,红裙用架子车拉着货物往家走,心头一撞,突然想到那女的是谁了。没错,应该是她!红裙一想到那个女的是谁时,心里跳得腾腾的,手脚软得厉害。她不知不觉把车靠在路边,站下不走了。她在心里叫道:“天哪,我该怎么办?”在路边没想出啥头绪,回到家她躺在床上接着想。她不知是喜还是悲,不知该笑,还是该哭,她的心,搅成乱麻了。
红裙把这件事跟英子、小果也说了,英子和小果意见一致。有了统一的意见,她们还采取了行动。再逢集,英子和小果跟红裙一块儿去了,看到那个女顾客又来瞅红裙时,英子和小果像央击防守一样,过去把她堵住了。④
她俩气势逼人地质问,为啥老瞅她们的姐妹。
女顾客大概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她说,她是那闺女的姨。
英子说:“这才叫睁着眼睛说瞎话,那闺女哪有姨?那闺女没有姨!那闺女说了,她姨死了,她姨刚生出来,就被家里人扔到窑场里冻死了。”
小果也说:“以后不许你再瞅我姐了,耽误了我姐的生意,我找你算账!你是哪庄的?”
女顾客没敢说她是哪庄的,只说不来了不来了。
从此以后,红裙再也没见到那双瞅她的眼睛。稍有空闲,她习惯往各个角落找一找,看看那双她已经熟悉的、热切的目光会不会再度出现。然而,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春天也过去了,她再也没有看到那样的目光。这让红裙心里空落落的,还有那么一点失望。红裙又想哭一场。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写红裙“诚实,态度好”,又有一股韧劲,这是她能“活出个样子来”、做大生意的主要原因。
B.红裙“手脚软得厉害”,既是因为一天的集市叫卖让她身体疲惫,更是因为猜想到了结果让她失去了精气神。    
C.小说主要内容是写红裙做生意,环境在不变中偶有变化,人物在变化中略有不变,故事跌宕有致、隽永有味。
D.小说集中笔墨描写一个女顾客的奇异行为,表现了红裙既想与女顾客交往,又想与她保持距离的矛盾复杂心理。
7.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处,写出了红裙父母内心无与伦比的快乐,因为红裙的嫁妆终于有着落了。
B.第②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红裙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接受了自己的身世。
C.第③处,因为她们觉得这个小妹妹十分可爱,起个名字,表明大家非常喜欢她。
D.第④处,写出英子与小果对女顾客莫名骚扰红裙,影响自己姐妹做生意的痛恨。
8.推测小说中女顾客的真实身份,并结合文本找出依据。(5分)
9.有人认为文中女主人公红裙被抛弃了两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6分)

 

 

答案:

6.D “表现了红裙既想与女顾客交往,又想与她保持距离的矛盾复杂心理”理解错误,这里的细节描写是为了表现女顾客既想与红裙相认,又怕相认的矛盾复杂心理。

7.B  A.“因为红裙的嫁妆终于有着落了”理解错误,“大喜过望”意思是形容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根据原文“爹娘见红裙这么有本事,有出息”可知,红裙父母“大喜过望”的原因是红裙的本事,出息比他们希望的要好。C.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一天晚上,红裙约了英子、小果,一同来到来金家里看来金的孩子,她们已在心里把来金捡来的孩子认成她们的小妹妹。她们给小妹妹洗衣服,洗澡,剪指甲,每人都给小妹妹带去了礼品。她们问来金,孩子叫什么名字。来金先说,叫妮子,又说还没有起名字。那么,红裙她们三个经过反复商量,郑重地给小妹妹起了一个名字,叫同心”可知,给小妹妹起名字并不是因为小妹妹十分可爱,而是因为小妹妹和红裙同病相怜,大家想一起照顾小妹妹。另外“表明大家非常喜欢她”文中也没有相应的内容,于文无据。D.“影响自己姐妹做生意的痛恨”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在路边没想出啥头绪,回到家她躺在床上接着想。她不知是喜还是悲,不知该笑,还是该哭,她的心,搅成乱麻了”可知,是影响自己姐妹心情的痛恨。

8.示例:红裙的亲生母亲.①红裙早知自己不是父母亲生,是被父母捡来的;(或:红裙和小姐妹去来金家看望小妹妹,并起名为“同心”,也源自同病相怜)    ②女顾客只看脸不看货的反常行为,让人猜到她是谁;③女顾客谎称自己是“那闺女的姨”,被责问后就不来看望红裙。

9.第一次,出生时被父母抛弃;第二次,是她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又刻意回避;而当她接受现实后,女顾客的出现给了她希望,但女顾客却始终不敢相认,最后又消失不见,这给红裙心理上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如同再次被抛弃。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6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