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鳟鱼游荡的小溪
[苏]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文本一:
这个元帅还很年轻。战斗中的损伤和行军使他的那张脸失去了光泽。除了疲惫不堪的行军和战斗,他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晓。他从来就未曾想过从马鞍上俯身简单问一问农民,他的马匹所踩踏的草叫什么名字。无休止的战争教会了他保持沉默,教会了他忘却自己的生活。
那是在冬天,元帅的骑兵团在一个小城里过夜。白雪覆盖的山峦在夜里银光闪闪。①
小城周围绵延着山毛榉森林,只有天上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凝滞不动了。
元帅住进了一家旅馆,独自一人坐在小客厅里的壁炉旁。他累坏了,只想一个人待着。整座小城都被白雪覆盖着,寂静无声。他现在很需要这种已经让他不太习惯的安静。
元帅紧盯着壁炉里燃烧的木块,并没有发现一位脸庞消瘦的老人已经走进客厅。这位陌生人穿着一身蓝色的带补丁的燕尾服。陌生人走到壁炉旁,伸出冻僵的双手去取暖。元帅抬起头,不满地问道:
“先生,您是谁?为什么会不声不响地出现在这里?”
“我是音乐家鲍姆维斯,”陌生人答道,“我之所以轻手轻脚地进来,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冬天的夜晚,人会情不自禁地不发出任何声响。”
这位音乐家的脸庞和说话声让人产生了一丝好感,于是元帅思忖了片刻,说道:
“请坐到壁炉边吧,先生。我承认,我在生活里很少能够遇上这样安静的夜晚,所以我很高兴能和您说说话。”
“谢谢您,”音乐家回答道,“不过,假如您允许的话,我想坐到钢琴边弹会儿钢琴。一个音乐主题已经折磨了我两个小时了。我必须把它演奏出来,可是在楼上,在我的房间里,根本就没有钢琴。”
“好吧……”元帅答应了,“虽然对我来说,这个夜晚的宁静毫无疑问比最神圣的音响都惬意得多。”
鲍姆维斯坐到钢琴前,非常轻地演奏起来。元帅觉得,小城周围那厚厚的然而很轻盈的雪仿佛发出了声音;冬天仿佛在歌唱,被厚厚的白雪压弯了的山毛榉树枝仿佛在歌唱;甚至壁炉里的火苗也在歌唱。
“您恐怕是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吧?”元帅说道。
“不,”鲍姆维斯停了下来,说,“我只是在别人的婚礼和节日晚会上演奏而已。”
台阶旁传来马匹的嘶鸣声。
“好啦,”鲍姆维斯站起来,“他们来叫我啦。我得向您道别啦。”
“您这是上哪儿去?”元帅问道。
“两里地之外的山里,住着一个护林员,”鲍姆维斯答道,“女歌唱家玛丽娅・采尔尼现在就在护林员家里做客。今天是她二十三岁的生日,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生日晚会。②
可是有哪一个晚会能够缺了老演奏员鲍姆维斯呢?”
元帅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先生,”他说道,“如果我加入你们的行列,跟你们一起在护林员的房子里度过这个夜晚,您会不会觉得这样太唐突?”
“随您的意愿吧。”鲍姆维斯有节制地鞠了一躬,回答道,不过显然,元帅的话还是让他有点惊讶。
“不过,”元帅开口道,“这件事对谁也别说。我摸黑走下台阶,悄悄地坐上停在那口井旁的马车。”
“可以,随您的便吧。”鲍姆维斯重复了一遍,再次鞠了一躬,走出门去。
元帅笑了起来。这天晚上他没喝一口酒,可是一丝不经意间泛起的陶醉感忽然以一股罕见的力量控制了他的全身。
③
“到真正的冬天里去!”他自言自语道,“到森林里去,到黑乎乎的大山里去!这该多么惬意啊!”
他披上披风,悄无声息地走出旅馆,穿过花园,跨上井边停着的马车。
马儿在裹上一层银装的原野上飞奔。雪花飞到马儿热乎乎的脸上,融化了。严寒使森林变得更有魔力。深色的常春藤牢牢地缠住山毛榉树的树干,仿佛要尽力把树干里那些生机盘然的树汁捂暖和些。
突然,马儿在一条溪流旁停了下来。这条小溪没有封冻。它湍急地泛着水花,哗哗地淌过石块,从山洞里,从满是倒下的树木和冻硬了的落叶的密林里流出。
马儿走到小溪边饮水。不知是什么东西在马蹄下的水里闪现了一下,划出一道耀眼的水流。马儿受到惊吓,猛地一蹿,在狭窄的道路上跑开了。
“是一条鳟鱼,”车夫说道,④
“一条快乐的鱼儿!”
元帅微微笑了一下。陶醉之感还没有过去。当马车来到一片山林中的空地上,停在一座有高高屋顶的老房子前面时,元帅仍然没有从陶醉中清醒过来。
房子的窗户里灯光明亮。门开了,元帅抖落身上的拔风,拉着鲍姆维斯的手,一间走进灯火通明的低矮的房间,在门槛旁停了下来。房间里有一些穿着考究的男男女女。
一个女人站了起来。元帅望了她一眼,便立刻猜出,这就是玛丽娅・采尔尼……
(有删改)
文本二:
高尔基曾说过,“每一个人就其天性而言,都是艺术家”。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不得不自行熄灭掉艺术和诗意的激情。而帕鸟斯托夫斯基以其抒情的文字迫使我们重新去发现人身上的这一美好的天性。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里,心灵的丰富与单纯完好地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
“大自然之恋”也是帕乌斯托夫斯基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就帕鸟斯托夫斯基作品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而言,还是就作家执着于对人的心灵的铸造而言,他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春恋都是一股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在帕乌斯托夫斯基构建的人的生存状态之高度艺术情感化这一理想精神家园里,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是人的心灵世界实现艺术情感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看来,自然与我们人的心灵情感息息相通,自然具有独立的、需要我们以整个心灵的力量去充分感受的生命意义。
(摘编自董晓《白色的虹:帕乌斯托夫斯基短篇集・译者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元帅长年征战,战争给他留下伤病和疲惫,让他忘却自己的生活,很少关注其他方面,习惯了冷漠和独处。
B.音乐家鲍姆维斯痴迷音乐,钢琴演奏技艺高超,经常在别人的晚会上演奏,他的偶然出现打破了元帅沉闷的军旅生活。
C.鲍姆维斯的钢琴演奏唤醒了元帅被战争侵蚀的麻木心灵,元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和自然之景中,内心开始苏醒。
D.元帅对于参加生日晚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但鲍姆维斯觉得元帅的请求比较唐突,既不敢拒绝又感到无可奈何。
7.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描写小城周围的景色,既表现了战争的压抑,也透露出希望,暗示下文情节的发展。
B.句子②表现出鲍姆维斯对自己演奏水平的自信,也表现出他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友善。
C.句子③反映出元帅的内心渴望,他想要去感受真正的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去冷静地反思战争。
D.句子④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自然之景,照应标题,也暗示了元帅此时欢快自由的心境。
8.简要说明文本一中音乐家提出告别前,元帅对音乐家态度的变化过程。(4分)
9.文本二评论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艺术创作是“大自然之恋”,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3分)
【试题分析】“但鲍姆维斯觉得元帅的请求比较唐突,既不敢拒绝又感到无可奈何”的说法不妥。小说中是元帅询问鲍姆维斯“您会不会觉得这样太唐突?”,并非鲍姆维斯觉得唐突,他只是觉得“有点惊讶”;同时鲍姆维斯对于元帅的请求也并不是“不敢拒绝又感到无可奈何”,而是说“随您的意愿吧”“可以,随您的便吧”。
7.C(3分)
【试题分析】“在寒冷的冬天去冷静地反思战争”于文无据。“到真正的冬天里去!”反映了元帅开始关注并想要去感受大自然之美,认为这“该多么惬意啊!”,而非要去“冷静地反思战争”。
8.①音乐家突然出现,打扰了元帅的安静,让他不满;
②音乐家的脸庞和说话声让元帅产生了一丝好感,元帅高兴地邀请他交谈;
③音乐家请求弹奏钢琴,元帅觉得琴声会破坏这个夜晚的宁静,犹豫后还是勉强答应;
④音乐家弹奏钢琴,元帅沉醉其中,表达赞美之情。
[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①着力描写自然景物:用较多笔墨描写冬雪之夜的森林,宁静而充满生机;②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讲述平凡事件(元帅和音乐家偶遇,一起参加生日会)、描写自然景物(雪、星空、山毛榉树等),手法自然不雕琢,表现出质朴清新的自然之风;③以自然之景铸造人的心灵:自然之景的描写反映人(元帅、音乐家)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表达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6分。每点2分,其中关键词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