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太阳发芽
红柯
老人一直望着外边的树,整个夏天他都这样看树。夏天悄悄逝去,秋天间了进来,树叶一下子变黄了。
两个中年人走进院子,一个是老人的儿子,一个是连里的木匠。他们从东边空房子里抬出又宽又厚的干木板。全是白松木,一条一条摆开,院子里亮晃晃。
女孩问老人:“这是干什么呀?”
老人说:“给爷爷做棺材。”
“爷爷你很健康呀。”女孩眼睛湿了。
“健康的时候才能做出好棺材。”
几年前,木料从林场拉回来的时候是湿的,女孩可以闻到树液的清香。那时她只有十岁,现在她十五岁了,跟一棵小白桦树一样了,走到哪里都是亮亮的。
女孩说:“爷爷你不害怕吗?”
“爷爷不怕,爷爷打过仗种过地,爷爷用枪和锄头对付过死亡。
“可它又缠上你了。”
“这可不一样,爷爷自己去,”老人敲敲那些木料,“爷爷坐车去。这是我的坦克。”
木匠说:“咱给你弄个好坦克。”
院子里全是叮叮的斧子凿子声和嗡嗡的锯子声,两个中年人叼着烟卷一声不吭干活儿。老人坐在小板凳上,半闭着眼睛,里边有一种柔和沉静的光,跟海子里的水一样。老人又干又瘦,可老人很结实。太阳和风把他打磨成现在这个样子。他老得不能再老了,太阳和风也啃不动他了。他坐在阳光和风里,他就跟外边的大戈壁一样,坚硬而辽阔。
院子里的木料不见了,棺材蹲在地上,让人望而生畏,就像那里蹲着一头金黄的狮子,威风凛凛。
女孩从来没见过这么厚实的木头,女孩用手卡一下,板子很厚,把她的手都卡疼了。
老人说:“薄板子盛不下爷爷,爷爷会把它压塌。”
来一帮人抬棺材,他们都是连里最壮实的汉子,他们给棺材捆上粗绳,前后两根杠子,壮汉们嘿嘿用劲往前挪。棺材离地面只一道缝,昂首挺胸就像要下水的巨轮。棺材滑进屋里。连长揭掉黄帽子:“当年咱们的万吨巨轮就是这样下水的。”女孩不懂这些,连长叔叔就告诉她:“那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船,是咱中国人的骄傲。”女孩说:“我爷爷就是连里的骄傲。”
“爷爷打过仗,爷爷在战场上就跟狮子一样;爷爷也能种地,爷爷种的庄稼个个都是好样的。”爷爷说。
“你把它们说得跟人一样。”
“庄稼是有生命的,只要是你种的你就能听见它们拔节抽穗长个子。”
阳光一下子把窗户挤破了,跟彩釉一样浇在棺材上,棺材雄浑而明亮。
女孩回到自己屋里画画。她喜欢画画,她的画在整个团中学还是挺有名的,有小画家之称。老人听见梨子咚咚的落地声。梨子很黄很肥,就像毛色光滑的鼠趴在树上。老人吃了一个很大的梨子。他的牙齿只剩下几颗,他的嘴巴几乎是个黑洞洞,梨子喜欢这个黑洞洞,梨子一直钻到老人的脚后跟,老人浑身上下甜丝丝的。
有些梨子大半埋在土里,甜甜的梨肉让虫子咬得千疮百孔。梨子在下沉。沉没的地方梨肉变成棕褐色那已经接近泥土的颜色了。老人看自己的手脚,干硬粗糙黑乎乎的。他也在接近泥土。老人穿过果园,来到荒凉的墓地。
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地上只有一寸厚的土,撒下的种子长不出庄稼。就在上级命令他们撤离的时候,老连长病逝了,老连长成了大漠深处第一个死者。他们挖很深的墓坑,里边全是沙石。大家就刮地上那层薄土,垫在墓坑里,在棺材上也覆了土。他们严守入土为安的古训,谁也不想让自己的老连长风干成木乃伊。他们要看着青草长出来再撤走。那已经是第二年春天了,青草果然爬上连长的坟头。这无疑是一种信号,一种绿色田园的信号。
地上的土年厚起来。土是从连长的坟墓开始变厚的,就像连长身上长出来的。老兵们说:“人都要变成土,埋在新疆变的土就更多。”老兵们全都躺在那里了。活着的寥寥无几,他是这里惟一的老兵。他得好好看看这个秋天。天是青的地是黄的,天地之间的那颗太阳丰满而悠闲。太阳再也不是狮子了,狮子蹲在他家里。
女孩问老人:“你干吗要离开我们?”
老人说:“人老了就得死,爷爷已经活得太久了。
“我会死吗,爷爷?”
“你不会死,死亡不认识你。”
“死亡认识你吗?”
“死亡认识年纪大的人,它不认年轻人,好孩子你好好活吧,活着是很有意思的。”
“我还是感到害怕,爷爷。”
“活得越有意思,死亡才会有意思。”
“我知道了爷爷,我要画画。”女孩回到她的小屋,继续画画。
老人一个人坐在屋里,棺材蹲在他的身边,就像一匹骏马在等待骑手跨上去。
老人睡着了。睡眠中的老人依然能听见梨子咚咚的落地声,梦中的梨子金光灿烂,又圆又大,散发甜丝丝的芳香。酥软的梨子一点一点融入泥土,跟积雪消融一样。太阳也是酥软的,太阳的一半被地平线咽下去了,大地在吮吸黄澄澄的阳光,太阳被大地吸到肚子里去了。
老人告诉他的孙女:“爷爷睡一会儿就起来。”老人相信他还会升起来。别人不信,女孩绝对信。
这时候,女孩已经画出了那颗太阳。女孩画的是一颗梨形太阳,一头大一头小,大的那头沉下去了,地面露出一点点金黄,太阳好像在发芽。太阳确实在发芽。只有成熟而饱满的种子,才能顶破泥土从大地里长出来。女孩用笔在画面下边写一行字:太阳发芽。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一直盯着树看,感受时节的微妙变化,发现树叶变黄,他自知时日不多。
B.老人说“这可不一样,爷爷自己去”,这体现了老人积极而豁达的人生态度。
C.“薄板子盛不下爷爷”,因为老人认为只有厚棺材才配得上自己辉煌的一生。
D.老连长坟头长出的青草,承载着老兵的期望,激励战士长期守土,接续奋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把棺材比作“坦克”“狮子”“骏马”“巨轮”等,形象地表现了爷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
B.文中划线句子中“挤”“浇”两个动词,使静态之景富有动感,张力十足,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
C.爷孙的对话充满情趣与哲思,展现了老人对孙女进行生命教育的历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D.小说按照时间推移进行叙述,节奏自然,同时注重场景的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
8.请结合全文,依次分析女孩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感悟与理解。(5分)
9.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太阳发芽》也是一个与死亡有关的故事,“眼前的一切”也同样“不再那么可怕”,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达成的?(6分)
答案:
6.C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的能力。“只有厚棺材才配得上自己辉煌的一生”错误。“薄板子盛不下爷爷”,是为了衬托老人“成熟而饱满”的生命质量。
7.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按照时间的推移进行叙述”错误。小说并非完全按照自然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中间有插叙,如:木料从林场拉回来、老兵们安葬老连长。
8.
①对生命流逝的感伤,听到要为爷爷做棺材,替爷爷担心,为生命的衰亡而感伤;(1分)
②对生命不凡的骄傲,从连长叔叔和爷爷口中了解到爷爷丰厚的一生,为此感到骄傲自豪;(2分)③对生命延续的理解,通过爷爷的话语,感悟到生命也是昂扬而充满希望的,理解了生命的延续。(2分)
(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①叙述视角:采用儿童视角,用女孩的天真烂漫和独特的想象力淡化了死亡的悲剧色彩;
②人物形象:用老人丰盈的生命历程,表现了他面对死亡的达观和安然(或:通过女孩从担心恐惧到平静坦然的心理变化,衬托了老人达观的生死观);
③表现手法:把老人比作太阳,老人就如落下又升起的太阳,肉体死亡但精神传承;
④语言特色:用诗意、温情、激昂的语言,冲淡了死亡带来沉重感;
(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