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屠杀不朽的人
①
(法)让・雷维奇
二十五岁之前我还是个穷教师,命运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一座坟墓的探求》得到龚古尔奖金②的那一天转变的。在我的成功公布一个钟头以后,整个法国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在我的出版商的客厅里,有上百个新闻记者问我:“您比较喜欢哪些作家?……您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摄影记者喊着:“杜波瓦萨先生,头朝这边!”庆祝一直到夜里很晚很晚才结束;我真巴望它永远延长下去。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很中我的意。
我离开了教育界,十年里出了八部小说,四本论文,三个剧本。尽管我的作品会带来上百篇批评家的文章,但公众并不同意这些意见。我对光荣和财运已经习惯了;我因为写人不免一死的情况写得太多,所以已经失去了虚荣心。
在有才能的人相当缺少的我这一代人中间,我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出名的人。弗特隆也胜过同时代的人百倍。况且公众认为我们俩的才能不相上下。我呢,是一个无神论者;弗特隆是基督教文学的作家,我相信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之间还是非常相像的。
虽然我的每一本书都得到了成功。然而每一次成功,都不像头一次胜利那样,给我带来甜蜜的陶醉之感。现在,我常常想,真正的光荣,就是龚古尔奖金和法兰西学院。但是手上握着剑,头上戴着尖角帽,跨进学院的门这件事不是三十五岁的人能办到的。那些院士没有一个写得象我那么多,但是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在文学方面,多谈比多写更能使人成功。还得等上个七,八年。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我想到了瑞普兰。近二十年来他的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下层社会去找凶手的时代也早已过去,杀人的买卖掌握在巴黎和外省的五六家企业手里。瑞普兰领导的一家是最重要的,常常替银行、教会,甚至替政府办事。我要求瑞普兰谋杀十个院士;虽然事情很棘手,考虑了很久,最后他答应我一定满足我的要求。一个礼拜以后,他交给我一张名单,我同意了这张名单。牺牲谁关系都不大,只有院士的席位才是重要的。
对不朽的人的屠杀是在某个夜里实现的。正像报纸上说的,这件案子激起了“极大的波动”。表示哀悼的、而且在危险中的学院由警察局守卫着。三十个活着的院士由暗探保护。经过两个月的徒劳的搜索,警察局也好象厌倦了。我造就了一些幸运的人;大伙儿已经在谈论着后继的人选了。出殡的那天,我遇到了弗特隆。我们握了握手,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不相信他会疑心到我,但是他好象没有以前那么忧郁。
我良心平安地等着。选举的时候终于到了;我放过了前面的八名;这是个很好的策略,弗特隆也这么做。等到选到倒数第二个空缺的时候,我认为好机会来了,于是把申请书送去:真是一篇杰作,无疑是我的作品中最成功的。弗特隆也模仿我,他打算弄到最后一个空缺。他也跟我一样,不肯去拜客。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可不能降低身分去做这种事。
我没有当选,比起我来,别人更喜欢一位海军上将。弗特隆也被一位主教打败了,可是他的失败一点也不能减轻我的苦恼
我懊悔,可是晚了。
我还要等多少时候才能等到一次自然的死亡让出一个空缺来呢?但是瑞普兰在那儿;我的失败也叫他很伤心。有一天他来按我的门铃。
“我想为您做点什么事,”他对我说。“但是,下一次我请求您利用一切机会,出去拜拜客!”
我俯下头,答应了;他接着说下去:
“最近几个月来,防备当然要松多了,但是这些先生们还是不很放心。没有办法到他们家里去……只能在大街上行事。我要弄死历史家比阿托瓦。比阿托瓦应该是一个诗人,每天夜里,他都要在河边游荡好几个钟头,而且路线从来不变。这样我干起来要方便多了。”
我没有等多久。一个礼拜以后,有人发现比阿托瓦在河边给人打死了。我连忙去向杀人者致谢;可是我没有来得及开口,他已经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对我说:“这不是我!”接着他告诉了我:头一天晚上,他曾经隔着一段距离跟着他要猎取的对象,时间已经很晚很晚,河岸几乎连一个人也没有,他认为时间和地点都适合于下手了;他走过去。可是有一个人从黑地里窜出来,在他还没有动手以前,已经用棍子照准院士的脑袋上揍了三下,这三下连一头牛也可以打死。
“看见他打,”瑞普兰对我说,“我决不会相信他是个新手。当时我离得相当近,所以认出了这个凶手。”
瑞普兰笑笑;我也笑起来了。
“弗特隆!”
这个名字从我的嘴里漏了出来,
以后的事情很容易猜到。弗特隆承蒙我隐名埋姓地告发,第二天就给抓起来了;他当时就承认自己是谋杀案的制造者;但是他还是不承认那十个人也是他谋杀的。这样一来,我的良心得到了平安。文学界的一场大屠杀就这样结束了。弗特隆被认为是疯子,他将要在一个疯人院里了结他的一生。
至于我呢,我去拜客了;我的当选没有问题了。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久以后我还要尝到手握雕花的剑柄,走进黑暗的坟墓的那种快乐。
(有删改)
【注】①不朽的人即法兰西学院的四十个院士,院士是终身职称,逝去一名再补选一名。②龚古尔奖金是遵照法国小说家爱德蒙・德・龚古尔遗嘱创立的一个学院每年所颁发的文学奖金。③剑和尖角帽是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制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在第一本小说获得龚古尔奖金时,面对记者们高涨的热情很是享受,说明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很快融入了名利场。
B.“我”在十年内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可谓名利双收,但我并不感到满足,只有当选法兰西院士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
C.瑞普兰是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但他也为“我”的选举失败感到伤心,还主动来找“我”,这些体现了他良心未泯的一面。
D.在整个事件中,“我”从未对杀人感到“懊悔”,这种波澜不惊的冷静,显示出“我”的冷漠和麻木,更让读者不寒而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B.小说以“屠杀不朽的人”为题,既提示了小说的情节,又暗示主题,能引发读者思考。
C.小说使用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手法,谋杀情节是对现实社会中权力斗争的一种夸张表达。
D.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暗示“我”即将走向名利的巅峰,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8.小说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5分)
9.小说中弗特隆这个人物对刻画“我”的形象起重要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6.(3分)C7.(3分)D
8.(5分)第一次“我”感到良心平安,是我不择手段实施计划后对成功的满足和自豪,以及对即将当选院士的期待;第二次“我”感到良心平安,是“我”隐姓埋名告发弗特隆后使自己摆脱了嫌疑的庆幸,并为即将当选院士而感到洋洋自得。二次“良心平安”反映出“我”人性中的冷漠、自私、虚伪,对道德和自我认知的扭曲,暴露了社会对名利的盲目崇拜,使人性逐渐异化。
9.(6分)小说中的弗特隆是“我”内心欲望的外显,他的存在加剧了杜波瓦萨对成功的渴望和对不朽名声的追求,他的成功和才华成为“我”(杜波瓦萨)内心冲突的催化剂;弗特隆为了争取院士席位采取的谋杀的行为有助于揭示“我”因不择手段追求名利而导致的道德沦丧;弗特隆的下场也暗示了“我”的结局,也是对名利使人异化、疯狂的批判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