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菜油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届宁夏中考题)

(四)11.阅读回答问题。(14分)

                  五月菜油香
①有朋友问我一道小学语文试题,题干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菜花”指什么,我脱口而出:当然是油菜花,因为它是黄色的,且连片开花,黄蝶藏入其中,自然难觅踪迹。朋友再发问:“为什么不是迎春花?它也是黄色的,同样连片开花。”我说时间不对,“树头新绿未成阴”应该是仲春天气,迎春花在早春开放,春寒料峭,不可能有蝴蝶。

②孩子们不知道菜花是油菜花,其实大多是因缺乏常识,比如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以及蝴蝶的习性等,与他们观察自然不够认真细致有关系。老师、家长首先要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与习惯。

③我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长大,油菜是家乡最主要的农作物。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油菜的盛花期。田野上燕子穿梭,麻雀翻飞,布谷与斑鸠和鸣,蝴蝶翩跹起舞,蜜蜂嗡嗡地在油菜花丛中歌唱。

④我小时候并不喜欢油菜花的味道,感觉它有些上头,久闻会使人发晕,长大后才逐渐适应。平心而论,油菜花最吸引人的其实不是香气,而是它炫目的颜色,以及连接成片、摄人心魂的气势。菜籽油确实香气馥郁,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⑤我们老家有一座著名的老油坊――王家油坊,规模很大,采用古法木榨传统工艺,周围的小队都去那里榨油。
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常在油香与号子声中沉醉,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

⑥父亲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他曾带我去过老油坊,可惜当时我太小,只记得榨油设备都是木质的,规制庞大,需要很多人才能操作,其他记忆很模糊。写这篇文章前我采访了父亲,详细询问了古法榨油的工艺流程。

⑦榨油工作非常辛苦,伙食自然比其他社员好,可以吃到油饼、麻花等,这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当父亲带着一身油香回家时,母亲、弟弟和我也能跟着打一次牙祭。

⑧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古法榨油逐渐消失,机器榨油开始兴起,农民再也不用耗费繁重的体力,工艺流程大大精简,出油率也更高。但人们总觉得不如古法榨出来的油香,口感上也差一些。可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为
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

⑨我们家很快购买了全套粮食加工设备,后来又添置了抽水机与榨油机。父亲轻车熟路,重操榨油本行,只是不用出大力了,但炒菜籽的火候与最关键的榨油环节还需要他来把控。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在轰鸣的柴油机声中,在稻米香、面粉香与菜油香的交织中,我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顺利考入大学,弟弟也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

⑩记得每年收完菜籽,晾晒好后,我家总要榨一次油,母亲便会做麻花、油糕,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

(作者:雨茂/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有人说文章开头两段与后文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2分)

(2)、请从词语和句子两个角度,为下面的文字做批注。(2分)

原文
批注
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常在油香与号子声中沉醉,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
①词语:
②句子:
(3)、谈谈你对第⑧段“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这句话的理解。(2分)

(4)、文章第⑨段提到“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作者写这部分内容的用意是什么?(2分)

(5)、文中描写父亲的笔墨不多,但父亲的形象清晰可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6)、文章结尾说“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醇香”的含义。(3分)
 
 
 
答案:
11.(1)我认为关系很大。开篇点题,通过对油菜花的辨析,指出成长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体验生活;引发作者对教育的思考,为下文叙写回忆用油菜籽榨油作铺垫。

(2)①迷恋:把读者也代入劳动情境之中,耳边似乎回响着动听的劳动之声。榨油与美食相连,写出了心理活动。

②“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侧面描写,从嗅觉和听觉侧面表现了劳动的火热,劳动的场景更具吸引力。

(3)机器榨油省力,古法榨油更辛苦,但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更强,更能给劳动者带来快乐,是对劳动的肯定。同时也表明科技在进步,生活在改变,社会在发展,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朴素情感没变。

(4)作者的用意是以我家为例反映人们的生活通过劳动走向富裕,表现党的政策、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助力农民实现勤劳致富。

(5)父亲是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勤劳肯吃苦,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父亲顾家且关爱子女,将油坊里的伙食带回来与家人分享。父亲精明能干,了解国家政策,眼光长远有决断,购买粮食加工设备,搭乘政策的东风,重操榨油本行,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父亲重视教育,支持孩子们完成学业,让子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6)“醇香”一词双关,既指菜油的香,也指母亲用菜油做的麻花和油糕的香味,还指回味无穷的儿时生活。“醇香”是作者对小时候榨油往事的记忆,也是对父母的记忆,它浸透着劳动汗水的芬芳,是人们勤劳善良的高贵品质。“醇香”是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是对父母辛勤养育的感激之情,是对劳动的赞美,是萦绕在心头的乡思。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03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