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柯《过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过冬
红柯
一群群雪片静悄悄伞兵似的,拖着胀鼓鼓的白降落伞来到老头身边。①
屋上屋下全是雪,整个冬天就这样被大雪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
车子摇摇晃晃开到老头家门口,儿子从驾驶室跳下来,进大门。
“爸,大雪天你跑哪去了?”
“我在路上转转。”
“我怎么没看见你?”
“我跟雪待一起你当然看不见。”
吃饭时儿子叮咛爸爸不要出去乱跑,不要待雪地,那会把人冻僵的:“你就在屋做饭,看电视,吃的用的全给你安顿好了。”几天前,儿子把前边厨房搬进来,院子的菜窖里储备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果子和菜。儿子说:“过几天我拉两只羊,爸你好好享福吧,等我分到房子,就把你接到奎屯去,咱们跟这里拜拜了。”老头说:“我喜欢这里,跑奎屯去干什么。”儿子说:“那里建起了城市,你儿子在那里工作,你肯定要在那里安度晚年。”儿子又大谈一气宏伟蓝图,嘴里咯儿咯儿响像青蛙在叫。
儿子把行李搬到车上,让老头不要送,老头就站在门口,看着车子消失在白雪中。
老头感到有些冷,他来到前边的土房子里,门后边有一个轮胎制作的皮桶,老头用它装煤,装满满一桶。
炉子里的火焰扑轰扑轰,跟健康人的心脏一样。等火的轰轰声衰弱下去,老头揭掉炉盖,火烬渗出岩熔状的红光,炉子有个结实的铁壳,跟堤坝一样把波涛滚滚的洪流压向远方。老头用火钳试一下,火钳跟电炉丝一样一会儿就红透了,火烬很瓷实,像牝马胸前的筋肉。是时候了,老头夹一块煤,像给一个壮汉递一块烤羊腿,他的动作豪迈大方。煤块刚递进炉膛,就像鱼饵在深水里似的,猛然一抖。火扑上来,煤块没有立即燃烧,而是焊接在火烬上,焊得很紧。
火焰如同少女的红晕一下子涌到煤块中央,在一片爆裂声中煤块喷出大火。   
炉子有个好胃口,跟吃果子似的把一桶煤咔嚓光了。火焰一跃而起,老头绝不让它们冲出来,他把他的大铁壶搁在上边,火焰被压进火墙,沿着远程火炮的膛线射向屋顶射向寒冷蔓延的各个角落。寒冷覆盖整个冬天,却对房子无能为力,房子里有他这样的老头和炉子。
老头喜欢这个炉子,喜欢火焰的轰轰声,老头忍不住把脚搁在炉子上,就像把脚搁到牲口身上一样。一个烧得很旺的炉子就跟一头黄缎般的牛犊一样,就跟浑身雪白的儿马一样,牲畜身上那种暖烘烘的感觉很诱人。
老头睡觉前关了灯,炉子一下子到了暗处。梦里,听见炉子在地上腾腾走动,老头猛地坐起来,揉揉眼睛,天空泛出青光,天快要亮了。
老头摸下床,拨开炉子,火焰又困又乏,老头只给它几块煤,就像对待一个饿汉,不能给它太多,那会撑坏它的胃。很快有一股蓝色火苗蹿上来,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大清早就要这种火苗,嫩而不娇,一脸淳朴的蓝色,像个新鲜的婴儿。老头真想抱一抱,就把手伸进密炉膛,让蓝色火苗吮他的手。他的手又干又黑,伤痕累累,可蓝色火苗不嫌弃,热烈地吮着他丑陋的手。老头压根儿不管火烧火燎的疼痛,他只瞅着蓝汪汪的火苗从手指爬到手背,火苗和他同时看到了手背上唯一鲜嫩的东西――血管。血管还是新鲜的,身上的其他部件都坏了,不能用了,唯有血液能流到生命的尽头。②
老头哽咽起来。
半月以后,儿子拉回来一只羊,宰好的,连骨头都剔了。儿子把鲜嫩的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交给他一把利斧:“爸你用这只羊过冬吧,想吃就砍。”老头说:“我有炉子,有一车煤,它们可以陪我过冬。”
老头叫儿子听炉子里的火焰,儿子说:“这又不是收录机,你要解闷看电视嘛。”儿子打开电视,发现父亲对电视没什么感觉。父亲蹲炉子跟前,像兽医给奶牛会诊。父亲很满足,儿子放心地走了。
老头从雪堆里扒出羊肉,用斧子嚓地砍一方块,他只要一块。他把肉剁成拳头那么大,放铁锅里煮。他在汤里只放姜和大盐。这样煮出的羊肉味道很纯,肉也鲜嫩。
老头开膳之前,先给炉子添上煤,他要炉子跟他一起用餐。他听到煤块碎裂的声音才动筷子。一盆羊肉全吃下去了,身上热烘烘的。
下雪的日子,羊肉的香味就显得特别鲜美。老头喜欢白雪的清香。他走出院子,走到白茫茫的雪原上,嘴巴和喉咙一下子清爽了,舌头也薄了灵巧了。老头差不多一礼拜炖一次羊肉,吃饱喝足总是忘不了白雪的气息,总是走好远,在雪地里呼吸那种清爽而真切的芳香。③
积雪的气息真厉害,一直透到肠子里,五脏六腑像洒了清水,潮润润的。
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炉子加了煤,老头张着嘴巴支棱着耳朵听炉膛里的轰响,沉醉在煤块激昂的燃烧里。
积雪不怎么白了,开始变暗,有些地方雪成了干粉。儿子这时候来接爸爸,儿子在奎屯有了房子,三室一厅,有暖气有煤气,其中一间是给老头的。儿子一把大锁锁上大门,什么东西也不带,只接他的父亲。
“没有炉子没有煤,日子怎么过呀?”老头问儿子,“暖气能不能接到炉子上。”儿子说:“能。”老头说:“接上暖气我还要烧煤。”儿子说:“你烧什么都行。”“我只烧煤,煤烧起来可好听了。”
到了奎屯,新房子用不着炉子,老头听了很久也听不到煤块燃烧时那种雄壮的声音。炉子放在楼道里,老头蹲在它跟前一蹲就是大半天,儿子只好把它搬到老头床前。④
儿子还给炉子装上四个滑轮,老头出去的时候,炉子轰隆隆跟在后边,像凶猛的猎狗。
(摘编自《人民文学》1997年第4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子把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让老人想吃就砍上一块,表现了冬天的季候特点和当地人粗朴自然的生活习俗。
B.老头对电视没有感觉,也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唯有那只炉子给他的单调生活带来了满足感,所以对它钟爱有加。
C.儿子用一把大锁锁上大门,不带东西,只接上父亲,意味着父子两人从此与老家告别,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告别。
D.洁白的冬雪,红色的炉火,赋予作品童话般的意境,诗化的语言更是尽显文中普通人过冬生活的温暖美好。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用“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来描绘无声厚积的白雪,将雪花的轻盈、绵柔形象化,营造了冬日的宁静氛围。
B.句子②中老头的哽咽,是因为在炉火映照下,他清晰地看到了手背上的血管,这就让他为自己生命依然充满活力而兴奋。
C.句子③中“五脏六腑像洒了清水,潮润润的”这一表达,超越了传统美学中的视听描摹的限制,创造一种新颖的感官体验。
D.句子④中“凶猛的猎狗”这一比喻,突显了炉子对老人情感的安慰,也揭示了老人在新环境中感到的孤独与不适应。
8.“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老头“迷恋”这个冬天的原因。(4分)
9.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炉火”这一物象。(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文中没有写老人与传统生活方式告别,老人进城以后依然用炉子。)
7.(3分)B(句子②中,老头的哽咽流露出生命步人晚年的复杂情绪。)
8.(4分)①在雪地里转悠,让老人感到喉咙清爽,舌头灵活。②围炉观火、“听”火的感觉很诱人。③羊肉鲜嫩、味道很纯,让老人身上热烘烘的。④儿子的孝顺、懂事和成就让老人感到温暖。(每点1分)
9.(6分)①炉火,是老头抵御寒冬的重要物质,也是他的精神寄托。(2分)②作者运用比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描写炉火,如写火苗“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像个新鲜的婴儿”,写火焰“扑轰扑轰”像“健康人的心脏”,写火烬“像牝马胸前的筋肉”等等,表现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欢喜,喻示着生命的热情和活力。(4分)(意思接近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2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