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还乡》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还乡  沈从文
我很无聊地在船上过了四十天。忽然船已到了辰州关,十年来的税关还是现样子。就是坐在那高岸石栏杆上的兵士,也仍然还是在那里很悠闲地唱着军歌。①
这使我欢喜极了。
我想上岸去,因为离这地方太久了。我要找我那些熟习的旧地方,就向税关衙门那大路上走去。走到了近城的地方,我望到一个卖铁器的铺子,②
我想起了旧事,觉得有进里面看看的必要,就进了那铁器铺的门。
这一家铺子里各处仍然是各样铁器,耕田的零件,船上的零件,钓鱼钩,小刀,锤,钻,以及那些钢镖。那老掌柜一头的白发,低了头在用炉整理一个钢镖。这就是我所想见的老人,而且这钢镖,也就是我往年想成为一武士时那日不离身的钢镖。我不作声望望这一个屋子里的一切,感到特别熟悉。那老人,把头一抬,见到有人了,用着那洪大吓人的声音说道:“要什么。”
“嗨,你不认识我了,大伯!”
他奇怪了。望了望我的身上,好像实在想不起我是谁了。
我就坐到一个大铁墩上了。这人还是在记忆中数着他所认识的人,然而时间太久,近十年的事,他实在想不起我是谁了。我见到他失望了,我说:“我来买镖,多少钱一枝。我学打镖。”    
我说的话完全是旧话。这话是他当年传给我的,但记到这名词,这时有用处了。他听到我这话,闭了一会眼,忽然一睁,样子变了。
“嗨,”他笑了。他年青了。我居然被他认识了。“你是小副爷,你是小副爷。”烟来了,茶来了,瓜子来了。他仍然这样亲热地把我款待。他对我目不转睛地望,使我感到小小的拘束。这独身的老人,他想不到我还来这里望他,所以这时一见到我,快乐得成小孩子了。
坐下后我们互相用着那仿佛家人的亲密招呼。
“才到吗?”
“船才到关上,因为想起你,所以先上岸了。”
“你呀,从什么地方来?”
“来得远了,从京里来!”
“从京里来,是在冯玉祥手下吗?”
“不是。”
“吴佩孚吗?”
“不是。”
“……”他只用眼睛望我,似乎不相信我还能答出另外一个人的名字。
我就说:“不是军队。”
这老人除了知道这些名字,大致还知道孙文、贺龙、张飞,以及厘局、共产党、财政部。他以为一个人做事总就是为这些人当差,到这些地方拿钱,所以我说不是在这些人部下时,他就很聪明的转了方向,问我是不是到京里财政部做事。我仍然说不是,他就有点惊讶了。
我说:“我不到军队里了。”
“不到军队也不到部里吗?”
“也不到。”    
“你是做局长了。”
“我不做官,人不中用,他们全做官了,我是一样事也不做的。”
他在心上忖度了一下,把我这话玩味一阵,又把我身上的衣服看看,忽有所悟似的点着那大头颅。
“不要紧,不要紧。”他就把身子就近了一点,然后他把声音放低,“小副爷,这里前一阵很杀了几个!全是年纪青青的,还有两个女的,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五岁。”
“做什么事?”
“嗨,……”他就笑,好像笑我装不懂,而早已为他看透那种样子。我实在还莫名其妙。我想,难道沿河不清静,有年青人被土匪杀死的事吗?
我不作声了,很纳闷。
他轻言细语地说:“小副爷,小心一点,你到街上走恐怕有人要……我知道你是……”这才真是怪事情。我愕然了。我还不曾注意到他“知道我是……”那句话。
“怎么样?地方有变动吗?”
“我告诉你,他们捉到就杀!”
“为什么?”超然客公众号
“说你们也杀人放火。”
“什么人说的?”
“都是那么说。他们说……你不就是共产党吗?”
我明白他所以低声劝我的意思了。他一番好心的来告诉我杀人的事,我明白了这好意以后一笑。他见我一笑还以为话已说穿不必遮掩了,他说:“要小心一点才行。”
“我什么也不是,明白了吗?”
这人睁大了眼睛对我望,因为他说话的声音极轻,③
而我说的话却像有意把声音加重,他为我这不忌惮的气概所慑,一句话也不说了。
我想起为什么我竟会被他疑为共产党,知道这地方的情形是怎样了,我就觉得有点寒心。我问他这地方的军队是谁驻防,他告诉我是一个姓曾的旅长。我问他这旅长名字他不知道,要我到街上去看看告示,这铺子外面就正有贴告示处,我就走出去看了一会,结果仍然还是只知道旅长姓曾。进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会疑心我是共产党,他答复不出,大致这样穿着的人可以当共产党杀,是中国各处地方很普遍的事,这老年人也很看了儿回,所以就为我担起心来了。    
我从他口中知道了许多事情,我才明白街上一切虽仍如昔日,老人的铺子也仍然还存在,但有许多地方这时代真是大变了。
最后我与这老年人离开了。④
我拿了一枝尖端涂有金漆美丽夺目的钢镖作为纪念,这老人一个钱不肯接受,我只得道谢了。出了那店铺,我仍然到我从前所熟习的街上闲踱,不知不觉就走到岸边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离开故乡十年了,重新见到老掌柜和他铺子里的一切时觉得十分亲切,但是老掌柜一时没有认出“我”。超然客公众号
B.“我”说的旧话引发了老掌柜的记忆,他认出“我”后热情地款待,“快乐得成小孩子”生动体现其高兴的状态。
C.老掌柜误认“我”是共产党人,就压低声音,一再提醒“我”要小心一点,这体现了他思想进步、觉悟高。
D.文章空间变化清晰,前面从“我”上岸开始,结尾则“不知不觉就走到岸边了”,前后照应,形成了圆合结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的“欢喜”体现了“我”回到家乡的愉悦心情,与旅途的“无聊”形成对比。
B.句子②“觉得有进里面看看的必要”推动了情节发展,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句子③中的“有意”二字与老掌柜声音“极轻”相对,表明“我”对老掌柜误解的不满。
D.句子④中所写的“我”拿走了钢镖作为纪念,聊以慰藉自己还乡的心愿,照应了前文。    
8.作者在文中写到了故乡的“不变”与“变”,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意图。(5分)
9.文中大量使用了对话,请探究作者这样设计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6.C(“这体现了他思想进步、觉悟高”说法错误,根据文中“小副爷,小心一点,你到街上走恐怕有人要……我知道你是……”和“大致这样穿着的人可以当共产党杀,是中国各处地方很普遍的事,这老年人也很看了几回,所以就为我担起心来了”等信息可知,老掌柜压低声音是怕被别人听见,一再提醒是怕“我”被抓,都是出于他对“我”有如家人,十分关心“我”的安危,并不能说他思想进步、觉悟高)
7.C(C项“表明‘我’对老掌柜误解的不满”分析有误,根据文中前文对话中谈到的随意杀害年青人的内容和“我什么也不是,明白了吗”以及“他为我这不忌惮的气概所慑”可知,“我”加重语气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随意杀害年青人的愤慨,并不是针对老掌柜的)
8.①不变:辰州关的样子和值勤的士兵样子没变,街道和铺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我”与老掌柜的情感没变。(1分)②变化:形势变得严峻,环境变得残酷,凭穿着给人扣上革命者的罪名被随意杀害,诬蔑共产党人。(1分)③意图:二者形成对比,引发人们思考,抒发作者对过去纯朴和谐人性的怀念和对国民党随意杀害革命者的愤慨。(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对话显得生活气息浓厚,其内容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文中关于国民党随意杀害革命者的行为就是通过老掌柜的话语来体现的。②对话描写,更易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如老掌柜的纯朴、“我”的愤怒等都在对话中得以体现。③大量使用对话建构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