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青田石的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天津市高考题)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青田石的生命
陈世旭
秋日午后热辣的阳光将葱郁的封门山照得明暗分明。我们跟随当地的石雕名匠一头钻进深深的“封门青”矿脉石洞,来与石头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视。
“封门青”为青田石上品,其矿脉细,扭盘曲折于坚岩中,量奇少,色高雅,质温润,性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者。其色彩天然,无人工可造,亦无他石能仿。青田石中,“封门青”“灯光冻”“兰花青”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田黄、鸡血石色浓质艳,品相富贵;“封门青”则清新素雅,有隐逸淡泊之风。故人视前者为“物”,后者为“灵”,世称“石中君子”。
不断的水滴,从洞顶悄无声息地滴落。山风不知从何处穿入,埙一般地,如泣如诉。我们似乎穿越时空,留下倏忽的足迹。大自然的千种奇妙平添了几分神秘,石洞应该是有语言的,之所以听不到它的腹语,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相识。
润滑的石头,冰冷但有脉息。无声的生命,浓缩了多少轰鸣与喧嚣,在沉默与孤寂中孕育自我。千万年固守深山的凝聚,是为了更有力地释放。远古的梦幻,染上多姿多彩的纹理,等待着有一天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
走在深深的巷道,仿佛听到了磅礴而柔情的声响。
寻找生命的人群早已出现。他们不问寒暑,不问岁月,忘记山外的纷繁和荣华,用血肉之躯,胼手胝足于峭壁坚崖,用简陋的铁器,将山体挖空,沿着石壁寻找奇迹。然后,从街市的石板路到庙宇宫殿,从石磨石槽到石雕石碑,山石以另一种形态出现。当这些历史遗存今天依然闪烁美丽的时候,我们徜徉其间,所感受的正是他们在石头里绽放的心情。
石从深深的洞中走出,灿烂的阳光下,一条条奇异的花纹,放射着绚丽的光辉,写满了幻想。即便眼睛昏花如雾,这时也会晶莹明亮。青田人带着青田石走出大山,走出中国,于是大山里的神话,传遍世界。青田石是一部巨著,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藏,拥有无数拜读者,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通过它了解青田,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跋涉的路程。拜读它,了解什么是历史的标志;熟识它,感悟什么是真正的永存。滔滔瓯江流经青田,两岸陡坡上,酒吧连成街市,飘散着浓浓的咖啡香气。青田半数以上的儿女,远涉并客居欧美,带去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带回了流光溢彩的异国情调。
石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开山之祖。石与人有不解之缘,石的“命”石的“性”与人类的文化共生共存。
石是星球上阅历最深者,无尽时空、世事万象皆如轻烟散尽,唯石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气。天工造物,无声而平实恬淡,凝固而悠远恒久。作为大自然的瑰宝,石经过宇宙震荡的洗礼,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女娲炼石补天、盘古骨骼化石造乾坤、精卫衔石填海、夏禹凿石治洪……人们在石头中寄托了情操、个性和理想。一方美石在手,可领略天地之精气、日月之光辉。
地球致密而坚硬的岩石圈,构成了作为陆地的稳定台地。造物以之撰写地球的历史,人类以之撰写自己的历史。石头是大地上丰厚的纸张,一个民族用它表达的内容,比用诗歌、绘画、舞蹈和音乐语言加在一起还要多,还要深刻。历史上没有雕刻的民族一定是浅薄的,而且也一定是瘦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最坚者石,最灵者人;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而如神。

白居易的感慨完全适用于青田石雕。
那些巧夺天工的石雕强有力地震撼人的不仅是技巧,而是对呈现石头固有生命的追求。
石雕艺术就是呈现石之生命的艺术。独一无二的石料、巧夺天工的造型和精雕细凿的刀法,使每一块石头各自呈现出生命的形态。艺人们因石生情、因材命题、因色取巧、因形构思,保持原石天然的形状,依势造型,抓住对象的精髓,利用石头本身的纹理、颜色,精巧布局,精心雕刻,其详略、动静的结合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逼真而传神,让人不忍触摸。作品把不能观察到的背后也揭示给了人们,让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外部形式的魅力,更有内在的张力。那样的生气勃发、气韵自足,静穆、坚实,充满芬芳的生机。生命独立于它所表现的物象,艺术符号的诞生自然天成。
生命的美在瞬间闪现,却经过了无数时间的磨炼。一石一世界,需要独具慧眼。用刀锋剔去层层石璞,其实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叩问。
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码。用心与石对话,就能渐渐地听懂石的语言,就能透过繁复的色泽和纹理,发现每一块石头中蕴含的独特生命景象,就能充分利用石形、石色、石理,捕捉住细微的情感和多姿的情态,于一动一静中咀嚼人生的况味。因了独特的观察、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想象和独特的技艺,石的生命之花由之绽放,石便有了永远站立的生命意义。石头以灿烂的生命装饰了世界,在永恒的时间里,牵挂起一片风景。
面对青田石雕,就是面对漫长的历史,面对无数人用心血和生命、用天才的构想和创作完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艺术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愉悦,是对生命品尝的快感。
雕凿石头,其实也在雕凿自我。
超拔的艺术之手,领受石的恩赐,报之以心血与智慧。对石头的情有独钟和自觉感知,使他们无视时间的更替和季节的变化,在先祖认定的这块群峰连绵、碧水苍苍、温润如玉的地方,任蛛网般的额纹和霜雪般的鬓发在时光里枯竭,安详沉着的同时将自己的灵魂铸入石头的生命中。
他们的生命也便永久活在这有血有肉的石头里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中提到“封门青”为青田石上品,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者。其色彩天然,无人工可造,亦无他石能仿。
B.作者认为石是星球上阅历最深者,无尽时空、世事万象皆如轻烟散尽,唯石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气。
C.作者认为那些巧夺天工的石雕震撼人的只是技巧。
D.这篇叙事性散文完整描写了雕琢青田石全过程,深刻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E.文章中三个短语“多姿多彩的纹理”“一条条奇异的花纹”和“繁复的色泽和纹理”,都体现了青田石中蕴藏的生命景象。
17.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
人物
贡献
 
挖掘山体,找寻生命的奇迹
运石人
 
 
 
18.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9.分析文章中青田石的生命有哪些意蕴。
20.文中提到的女娲、盘古、精卫、大禹等传说人物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请揭示这些精神。任选一种,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案:

16.CE 17.采石人  携石出山,让世界了解青田、中国和东方文明,推动文化交流   雕石人  用心雕琢,呈现石头独特的生命形态    18.强调了青田石雕的艺术生命来自雕刻家的精诚创造,承上启下,升华主题,增添文采。    19.①孕育自我;②体现石头的功用;③与人类文化共存;④寄托情操、个性和理想;⑤呈现生命艺术之美;⑥与雕刻者的生命融为一体;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答其中五点即可)    20.精神:奉献担当、坚韧、为民造福等。
现实意义:“精卫填海”的精神表现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科技领域,科学家和研究者需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断追求科研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个人成长方面,精卫填海的精神同样适用,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震撼人的只是技巧”错。根据“那些巧夺天工的石雕强有力地震撼人的不仅是技巧,而是对呈现石头固有生命的追求”可知,石雕震撼人的不仅仅是技巧,还包括对石头生命的追求。
E.“都体现了青田石中蕴藏的生命景象”错。“多姿多彩的纹理”“一条条奇异的花纹”主要展示了青田石的自然美,并未体现青田石中蕴藏的“生命景象”。
故选CE。
17.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中提到了不同人物群体对青田石的贡献,包括挖掘山体的人、运石人、石雕艺术家和历史传承者,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为青田石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人物”“挖掘山体,找寻生命的奇迹”再联系文本“用简陋的铁器,将山体挖空,沿着石壁寻找奇迹”可知,这里对应的人物是采石人。
根据“青田人带着青田石走出大山……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通过它了解青田,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跋涉的路程……带去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带回了流光溢彩的异国情调”可知,运石人的贡献是携石出山,让世界了解青田、中国和东方文明,推动文化交流。
对应采石人、运石人及其活动,后文主要讲述了雕石人的活动。根据“艺人们因石生情、因材命题、因色取巧、因形构思……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发现每一块石头中蕴含的独特生命景象”“用心血和生命、用天才的构想和创作完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可知,雕石人的贡献在于用心雕琢,呈现石头独特的生命形态。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前半部分,作者详细描述了青田石的自然特性和历史地位,后文转向对青田石雕艺术的精神层面和艺术价值的探讨,据此可分析得出,这段文字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坚者石”“最灵者人”,突出了石头虽坚硬无生命,但经过艺术家的巧手雕琢,却能展现出超越物质形态的灵性和生命力;“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而如神”表达了艺术家对石头的深情和精诚创造,使石头变化出神奇的艺术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通过引用他的诗句,作者将青田石雕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强调了石雕艺术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添了文采,升华了主题。
19.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文章通过对青田石的描绘,赋予其丰富的生命意蕴,表达了对自然、历史、文化、艺术、人生等多重维度的思考和感悟。青田石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更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的载体。
根据“无声的生命,浓缩了多少轰鸣与喧嚣,在沉默与孤寂中孕育自我”可分析得出,孕育自我;
青田石以其天然的色彩、温润的质地、独特的纹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被用来制作印章、雕刻艺术品等,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石雕艺术家通过对青田石的巧妙雕琢,赋予其新的生命和灵魂,据此可分析得出,体现石头的功用;
根据“青田石是一部巨著……通过它了解青田,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跋涉的路程”“石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开山之祖……石的‘命’石的‘性’与人类的文化共生共存”可分析得出,与人类文化共存;
根据“人们在石头中寄托了情操、个性和理想”可分析得出,寄托情操、个性和理想;
根据“独一无二的石料、巧夺天工的造型和精雕细凿的刀法,使每一块石头各自呈现出生命的形态”“逼真而传神”“生气勃发、气韵自足,静穆、坚实,充满芬芳的生机”可分析得出,呈现生命艺术之美;
根据“艺人们因石生情、因材命题、因色取巧、因形构思”“用刀锋剔去层层石璞,其实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叩问”“面对无数人用心血和生命、用天才的构想和创作完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雕凿石头,其实也在雕凿自我”“将自己的灵魂铸入石头的生命中”可分析得出,与雕刻者的生命融为一体;
根据“青田石是一部巨著……通过它了解青田,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跋涉的路程”“ 拜读它,了解什么是历史的标志;熟识它,感悟什么是真正的永存”“带去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带回了流光溢彩的异国情调”可分析得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女娲不忍生灵涂炭,挺身而出,炼石补天,展现了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和对家园的无限热爱;盘古用自己的身体支撑天地,体现了开天辟地、勇于创新的精神;精卫虽小,却志在填平大海,这种精神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他采用疏导而非封堵的方法治水,显示了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治理为民造福的智慧。
这些传说人物所体现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和道德启迪。具体分析现实意义时,应联系人物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结合现实谈对当下的积极意义。如精卫鸟不断将小树枝和小石子投入大海,希望以此填平海水,虽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精卫的行动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无论面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精卫填海的精神鼓励人们要有恒心和毅力,即使目标遥远或困难重重,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再如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女娲补天的精神鼓励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时,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4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