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城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中(节选)
叶圣陶
“仲翁,你是县视学,丁雨生他们办出学校来,你有视察的权柄。看他们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我们就不客气,勒令停办。”教育局长王埙伯坚强地说。
仲芳呷了口茶,说:“这当然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怎么说呢?”
“就是不要让他们招到学生。这也不是办不到的事。”
弘毅中学的创设,虽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却在这城里多数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尤其是丁雨生接受了青年同志会的邀请,出席演讲,给与许多人以说不出的不安。
王埙伯问清楚了演讲内容,就出去转述给陆仲芳、高菊翁等一班学界中人听。“他的题目叫《改造社会》。他说:‘身体里面有了老废的质料,就得排泄出去,血管里面有了污浊的血液,就得重行化清。一个社会的情形正同身体相似,所以要讲改造社会,应该排去社会里的老废物,让社会的血管里满满地流着新鲜的血液。’”
不约而同地,听众心里都觉得一沉,他们相信所谓老废物就是指他们而言。“知道了,你是我们的仇敌!”大家仿佛这么想,深深地记在心头。
在平民教育运动大会的前两天,教育局的书记员受王埙伯责备了。“这一点儿小事也办不来!怎么让丁雨生这东西也签了名呢?”
“本来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先来签名,到那天担任演讲。刚才丁雨生自己来了,说愿意担任演讲,似乎不好叫他不要签名.”书记员小心地为自己辩解。
“这样吧,你把电话接通了,我同方紫老商量。”
商量的结果,方紫老答应写信给警察厅长,请他在后天派警察多名,荷枪携弹,到公共体育场防护;或有不逞之徒乘机煽惑群众,警察得受教育局长的指挥,立即逮捕。
开会那一天,天色阴晦,有风,颇有秋天的意味。①
公共体育场只在进门处有几棵柳树,虽然绿叶缀枝,但经风飘起,萧萧作响,也就有点衰索的景况。人倒来得不少;固然,教育局先曾张贴大幅广告,在本城报上也刊登核桃大的字,但还是许多小学生排了队,摇着手里的小纸旗,在街上游行一周的效力来得大,队伍往体育场,一般人也就跟来了。小纸旗上都写些字句,可是不容易叫人家注意,一阵风来,只听见沙沙作响,如扫败叶。
场中警察有六七十名之多,都拿着枪,斜佩着子弹带,颗颗子弹的尖头闪闪发亮。
人越来越多,喧声笼罩在群众头上。埙伯、仲芳一班人站在柳树底下,反负着手,踮起脚直望。
“几位先生都在这里。”
埙伯、仲芳等人收回远望的眼光,就见身旁站着个高高的衣裤全白的人物,不自禁地不舒快起来。但是略顿一顿之后,埙伯就堆着笑脸说:“啊,雨生先生已经来了。我们这个会,承你担任演讲,实在光荣之至。”
“在外边久了,难得同本乡人谈话。今天恰好是个机会,故而愿意来说几句。”雨生说.
雨生站上平台演讲的时候,站得较远的人也只是个听不见,仅能望见他身体这样那样的姿态。柳树下的几个人似乎特别注意地在那里听,但并不走近一点。
“他讲些什么?”仲芳回转圆大的头这么问。
“用得着警察么?”教育局的一个职员这么问,眼睛望着埙伯。
埙伯不便说没听清楚,便摇头说:“用不着,用不着,他讲的都是些爱国的话。”
这一天,雨生无意地翻开报名簿,看看仍旧只有八个名字。但他并不失望,这么想:“这不是失败,还没有做出来,失败什么呢!八个,就好好地教这八个!教不好这八个,才是失败呢!”
这当儿校役引了高菊翁进来。
高菊翁随便谈了几句,便矜持地换个话头说:“雨生,我同你谈几句话。前几天体育场开平教运动大会时,你看见密布着武装警察么?”
“看见的。”
“你道为的什么?”
“想是维持秩序罢了。”
“不然,不然,”高菊翁微笑,摇着头。略顿一顿,继续说:“这完全是镇守使的意思,他命令派来的。他探知现在有激烈派在这里活动,所以在这样人山人海的会场里,要严密地防备。”
“这里有激烈派?”雨生不觉笑了。
高菊翁微觉愕然;自己振作了一下,带笑说:“有没有我们也不知道,不过他说有罢了。现在要向你说的,就是在这个当儿,你最好不要在这里,暂且到别处去避一避。”
“为什么?”雨生听说,疑心没听真切,一双锐敏的眼直望着高菊翁的脸。
“因为我听人家说,镇守使的衣袋里有一张单子,记着激烈派的名字,单子上就有你的名字!”高菊翁说到这里,近视眼几乎眯成一线,从眼镜里偷看雨生的神色。
雨生却大笑了。
“有我的名字!我不知道什么激烈不激烈,记着我的名字也不相干。”
“这倒不是这么说,”高菊翁似乎极关切地驳说。“你固然不知道,他可记住你了。你知道他的背后是谁?现在的世界,军阀的意思就是威权。军阀最恨的是激烈派。你若不走,十有九成会吃些冤枉苦。我同你师生旧情,互相关切,知道了没有不说的道理,故此特地来通知一声。”高菊翁自觉肩背上一松,几个人斟酌尽善的一番话,总算都背诵出来了。
雨生想了一想,说:“高先生的好意,十分感激!”
高菊翁别无留恋,站起来穿好衣服就走.雨生送了他回进来,②
见庭中槐树承受日光、作葱绿色,感到青春的欢乐与事业的愉悦,便低头一笑,牙齿啮着下唇,心里想:“假如听了他的话,那就太可笑了!”
1925年11月1日写毕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埙伯、陆仲芳都是县城教育界的头面人物,对丁雨生为代表的进步青年返乡办学的行为充满恐惧和仇恨。
B.在背后咒骂“丁雨生这东西”,当面却堆着笑脸称“雨生先生”,可见王埙伯不仅阴险冷酷,还虚伪狡猾。
C.高菊翁向丁雨生透露内情,并劝他暂到别处去避祸,既是念师生旧情,也表明他对丁雨生等人抱有同情。
D.当听到自己上了“激烈派”名单时,丁雨生第一句话是“有我的名字!”说明他对此十分诧异,很不理解。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写陆仲芳介绍其“釜底抽薪”法,为后文叙述丁雨生的弘毅中学只招到八个学生埋下伏笔。
B.在描写小纸旗时,作者以“如扫败叶”为喻,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矛头指向平民教育运动大会。
C.作者让丁雨生出场不多,但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一样都没落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文本打破线性叙事结构,颇多时间的跳跃,聚焦新旧力量的暗中角力,情节紧凑且起伏跌宕。
8.文中两次对树的描写都带着强烈的象征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文本对王埙伯、高菊翁等人物的描写笔墨,远多于对主人公丁雨生的描写,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6. C。高菊翁并非前来“透露内情”,“师生旧情”也只是他的幌子,其真实目的是威胁丁雨生, 将其赶出城。从“似乎极关切”“几个人斟酌尽善的一番话,总算都背诵出来了”等处可读出。
7. D。“打破线性叙事结构”错误, 文本采用的是线性叙事结构。
8. ①第一处描写柳树“绿叶缀枝”却“衰索”,象征教育局主办的平民教育运动大会盛大热闹, 其实徒有其表,不能够真正起作用。②第二处描写槐树的葱绿,象征丁雨生朝气蓬勃,对事业充满热情,坚定不移。
(每答出一点给2分, 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主要从侧面刻画人物,以王、高等人的保守卑琐,反衬丁雨生的朝气蓬勃和坚忍不拔,技巧独特; ②描写王、高等人对丁雨生的阻挠、威胁,表现保守势力的顽固强大和平民教育的任重道远,深化主题;③充分描写旧势力的勾结和阴谋,客观真实地展现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具有艺术张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 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7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