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打空城寂寞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宜庆
1907年4月15日,朱�某錾�在浙江海盐县小虹桥外祖父家。此时,他的父亲朱希祖在日本留学。“海滨孤城,人烟寥落,小楼一角,兀峙河畔”,这就是朱�牡牡�生之处。1913年,朱希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接家眷北上。朱�母姹鸾�南,定居京城。
朱�慕�入北大时,新文化运动尚未落潮,他所承受和赖以成长的思想营养,仍是科学与民主精神时代的日月光华。当时的北大,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自由讲学,自由研究,学术空气极为浓厚。正是在这种氛围下,预科完成后,朱�淖�入政治学系。从周鲠生先生学国际公法及外交史,从高一涵先生学习政治思想史,从马寅初先生学经济学,还选修了一些史学系的课程。
1928年8月24日,随着法国邮船“阿托斯第二号”缓缓离开上海港口,朱�脑诖�上挥手告别送行的亲友,告别故国家园,留学德国。四年后,朱�幕裾苎Р┦垦�位并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年仅二十六岁。朱�某U攵缘笔惫�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废银圆实行纸币制、关税自主等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声名鹊起,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以联系实际而著称,大盛时誉。
财政学是朱�牡淖ㄒ担�在文学艺术和文物考察方面,他拥有广阔的舞台。在文学创作方面,朱�南群笥屑覆坑渭亲髌烦霭妗!缎性屏魉�》等四部游记作品,写山川名胜,展人文底蕴,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
1935年6月,朱�奶�闻北京的形势危急,开始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宫殿苑囿、寺庙陵寝进行研究,并于当年夏天返回北京,实地测量摄影,摄影五百余幅,完成了《元大都宫殿图考》《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北京宫阙图说》三部专著,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在抗战大时代,朱�男戳舜罅康氖�文,以诗记录中日之间的战事。战火毁掉了他精心准备的《中国货币问题初稿》,但他无暇悲伤。报刊上不断出现他抨击日寇侵略、研究战时经济的文章。1955年3月,朱�谋蝗蚊�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
第二年8月,朱�慕拥浇艏北ǜ妫�许多人在城南拆毁明代的古城墙。朱�男募比绶伲�立刻赶到毁城现场。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砾废墟,已经拆到了中华门城堡附近。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拆除。
令朱�母械酵葱募彩椎氖牵�把古石头城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用来铺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顿时灰飞烟灭。焦急万分的他,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
9月23日,朱�脑凇缎禄�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这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奈�了保护南京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模�被派到出版社当编辑,并时常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生命的低谷之中,他精神是高扬的,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了一些作品。1966年八九月间,朱�脑庥隽�续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1968年7月15日,不堪忍受的朱�囊跃鼍�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朱�娜ナ�10年后,南京图书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终生至交刘海粟送来挽联:“
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
(摘编自《名人传记》)
相关链接:
①在比较中国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之后,朱�乃担骸按怂亩贾�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摘自《朱�模河蒙�命守护南京明城墙》)
朱�闹�子朱元曙在《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一文中说:“父亲把南京的文物古迹融入自己的生命,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南京的文物古迹,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吞吐千古的伟业。”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挠资币恢鄙�活在江南,六岁时父亲朱希祖从日本留学归来,任职于北京大学,朱�谋闼孀鸥改付�居北京。
B. 朱�脑诒贝笃诩洌�受到了新文化运动中科学、民主精神的有益影响,同时,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朱�难У淖ㄒ邓淙皇遣普�学,但在其他领域也有建树,他曾创作出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的《行云流水》等四部游记作品。
D. 当听闻北京形势危急,朱�谋阃度氲蕉员本┏鞘小⒐�殿等的研究之中,从中可以看出他身上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 传记题目颇具诗意,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而且还有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体现了对朱�牡淖芬洌�并对他生前不被理解、遭遇悲惨深感不平。
B. 朱�闹�所以能成为中央大学经济系最年轻的教授,主要得益于他在北大时师从周鲠生、高一涵、马寅初等著名学者以及留学德国,获得了博士学位。
C. 朱�耐ü�将金陵与长安、洛阳、北京做对比,使人们认识到了金陵在文学、历史、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从而改变了人们对金陵古都的传统看法。
D. 抗战时期,朱�幕�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行动中,他以诗文为刀枪,对日寇的侵略不断抨击,连《中国货币问题初稿》不幸毁于战火,他也没顾上悲伤。
E. 朱�奈�了保护南京的明代古城墙,四处奔走呼吁,遭到损坏的城墙虽然得以保存,他却因此被打成“右派”,最终在非人的折磨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9. “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是对朱�囊簧�最好的总结,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副挽联内涵的理解。
 
 
【答案】
7. A   
8. AD   
9. ①彰显了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都追求着真理,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仍以赤子之心对待自己的国家,保持着独立不屈的人格精神。②他在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写出了大量专著,他的精神和在事业上做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那个判断正误,此题四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
A项,“六岁时父亲朱希祖从日本留学归来”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信息证明父亲是在他六岁时留学归来的。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那个判断正误,此题
A项考核标题的内容和作用,其余选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
B项,“最年轻的教授”不准确,文中说“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年仅二十六岁”;“主要”一词程度轻重不当。
C项,“使人们认识到了金陵在文学、历史、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从而改变了人们对金陵古都的传统看法”分析有误,相关链接中强调的是他对金陵的认识。
E项,“遭到损坏的城墙虽然得以保存”错误,文中说“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力废墟”。
9. 试题分析:此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般要结合句子的类型、句子的位置以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句子是一幅挽联,应该是对传主品质的总括,位置在文章的结尾,注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真理长存
”“是非论定
”“文章
”“铁骨丹心”再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概括出传主“追求着真理
”“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仍以赤子之心对待自己的国家
”“保持着独立不屈的人格精神
”“写出了大量专著”总之“他的精神和在事业上做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9:26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