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性学习。(7 分)
班级开展“魅力‘盐’文化”主题活动,你和小妍一起参加。
【探・字中盐】为探究“盐”的本源,小妍查到了篆书的“盐”字(右图),但不太懂。于是去问老师。
老师:“盐”由“卤”而来,“卤”是天然的咸水。你们看“盐”字的结构:
左上角是“臣”,应该表示官员在旁监督;右上部是“人”在倒“卤”水;下
面的“皿”字,应该是煎煮的器皿。
小妍:哦,我懂了,“盐”字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悟・事中盐】在同学们收集到的“盐”文化资料中,一则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天,朱德在井冈山一个茅草房,看到一个脸色灰白泛黄的老大爷,关心地问:“老人”您生病了?”
老人断断续续地说:“我几个月没有尝过盐的味道了,连路都走不动了。”回去后,朱德虽然知道部队盐也很紧缺,还是把缴获的食盐分出一部分送给老乡。老人看着红军送来的一包盐再三推辞,战士说:“收下吧,
老人家,朱军长说了,我们红军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老人含泪收下了。
读了故事,你感慨道:故事中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辨・食中盐】小妍说:“战争年代的盐那么珍贵,现在却有人谈‘盐’色变。那我们究竟怎么吃盐才好呢?”于 是她在网页论坛上发出求助帖。
看完回帖,你们明白了应该怎样科学控制每天的摄盐量:__________________(3 分)
答案:
3.(7 分)【探字中盐】示例 1:人(在官员监督之下)将天然的卤水煎煮成盐。 示例 2:自然的卤水经过 人力加工之后形成的物质。 (2 分。表达形式不限,内容须指向“天然卤”与“人力加工”两个要素) 【悟事中盐】示例 1:红军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深情。 示例 2:军民鱼水、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2 分。表达形式不限,内容须指向“同甘共苦“军民情深”) 【辨食中盐】①每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 5g;②少吃腌制、熏制的肉类和烧烤食物;③整体考虑全天食物摄 入量;④烧菜按照人份计算总盐量。(3 分,每点 1 分,答对任意 3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