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2―16题。(22分)
吃瓜 梁衡
①不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把看热闹名为“吃瓜”,那些看热闹的人就叫“吃瓜群众”。
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完全全地变异了。这倒让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
②我八岁以前是在农村度过的,只留下了吃西瓜的记忆。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西瓜不但是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乡村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
③儿时,有一种很好的奖励是跟着大人去看瓜。看瓜,乐趣却在瓜外。后半夜躺在瓜棚里,凉风习习,天边银月如钩,田野里虫鸣唧唧。如有幸看到远处夜行的动物,多半是狐狸,那两盏灯一样的眼睛直瞪着瓜棚,只这一点就足够你回去对小伙伴们吹上半年。有一次我还赶上看十几个大人挑灯夜战在地里掏獾子。不是像闰土讲给鲁迅那样的用叉子去叉,而是找见它的窝用水灌。被水灌出来的獾子肥肥胖胖的,像一头小猪。大人们高兴地把它捆在一根棍子上抬着,说回去炼獾子油,这是冬天治手脚皴裂的秘制润肤膏。不过乡下还有比这更简单、更高级的润肤品,那便是遍地都有的麻雀屎。雀屎涂手,这好像不可接受,但是当今有钱人喝的猫屎咖啡不是比这个还过分吗?自然与人真是一团解不开的谜。
④我吃瓜经历中的第二次高潮是参加工作后不久。大学毕业,我充满豪情来到内蒙古巴盟,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
此地别无所长,唯产一种叫“华莱士”的蜜瓜,据说是当年一个传教士带来的。金黄色,滚圆,比足球略小一圈,熟透后瓜瓤白中带绿如翡翠。它不像西瓜那样多汁多水,肉质成果冻状,细腻浓香,闭上眼睛咬一口,还以为是在吃蜂蜜。吃过之后上下唇粘在一起,甜得化不开,要取清水漱口。当地气候恶劣,浩浩乎平沙无垠,风起时尘暴蔽日,当面不见人影,白天烈日烤人,晚上又夜凉如水。我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沙窝子里,举目无亲,聊以慰藉者、给亲友去信时用来报喜而不报忧者,唯有这“华莱士”瓜。还有一种冬瓜,如农村土炕上的长条枕头那么大,并不是当菜吃的冬瓜。冬瓜到晚秋时才收获,但不着急吃,暂放到房内墙根处或水缸后面不去理它。到了冬腊月,它早已悄悄化作一包蜜水,用手轻轻拍一下,能看到瓜皮下汁水的流动。这时不能用刀了,要用一个空心草秆吸食。
外面飞雪团团,屋内炉火熊熊,盘腿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吃完白水煮羊肉,浑身冒汗,甩掉老羊皮袄,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到心底,耳聪目明。
⑤离开巴盟40年后我回去过一次,又吃了一回“华莱士”,但已全无味道。问起冬瓜,当地人直摇头,似从未听说过,我倒像是桃花源里出来的人,尽说些远古的话。至于在北京更是吃不到当年的那个味道了,常百思不得其解。人说世界之变如沧桑,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啊!
⑥后来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今瓜已非昔瓜,早成了商品瓜,要产量,追化肥,上农药。二是地头瓜变成了城里瓜,对瓜来说,离地一天,味减一半,暗失美感。
原来,人与瓜的初恋只能是在瓜地里。世间之物瞬息万变,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于是想到城里人的可怜,千里之外你还想吃到好瓜?也只配做一个“吃瓜群众”了。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 听雨》,回味人生不同年龄段听雨的感觉,吃瓜何尝不是这样,遂仿其调填《吃瓜》一阕:
少年吃瓜瓜棚中,枕瓜听虫声。青年吃瓜边塞外,大漠孤烟,味浓伴豪情。
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风沙瓜香都无影,侧耳遥闻闹市车马声。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11日13版,有删改)
12、作者围绕吃瓜的经历抒发了不同的感怀,请参考示例,填写表格。(4分)
【走进描写之美】
13、文章第④段划线部分关于“我”吃“华莱士”蜜瓜的情景极具镜头感,请你给这幅镜头命名并用文字描写出来,可从画面布局、人物行为、心理独白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对这幅镜头展开描写。(4分)命名: 镜头描写:
【品读意境之美】
14、品读意境之美就像鉴赏一幅写意画,字里行间里往往透露出情思的流动,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6分)
①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完全全地变异了。(分析语境中“瓜”字含义的变化)(3分)
②外面飞雪团团,屋内炉火熊熊,盘腿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吃完白水煮羊肉,浑身冒汗,甩掉老羊皮袄,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到心底,耳聪目明。(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体悟哲理之美】
15、哲理是经过景的陶醉、情的抒发,思的沉淀之后,再通过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的智慧。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⑥段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4分)
原来人与瓜的初恋只能是在瓜地里。
16、对于记忆中的美好事物,《社戏》中成年后的鲁迅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返京后的梁衡说:“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请结合《社戏》与文章内容分析两人产生相似感受的原因。(4分)
答案:
12、①聊慰乡情,甜到心底 ②全无味道,百思不解
13、命名:解忧“华莱士”
镜头描写:屋外尘暴蔽日,白天烈日烤人(或:晚上夜凉如水);屋内“华莱士”瓜外表金黄、瓜瓤白中带绿如翡翠,吃瓜人正在吃瓜,津津有味,如吃蜂蜜一般。
14、①第一个“瓜”指的是“看热闹的人”爱看的“热闹”,第二个“瓜”指的是地里生长的一种水果“真瓜”。
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的方法,通过“坐”“吃”“甩掉”“捧过”“吸”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在冬腊月吸食冬瓜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15、示例:对瓜来说,离地一天,味减一半,人们最爱恋的味道最好的瓜应该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对世间万物而言,世界瞬息万变,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
16、示例:《社戏》叙述了“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主要描写了“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等情节,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三次吃瓜的不同经历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因此,鲁迅“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梁衡“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两人产生相似感受的原因是:往昔的生活快乐新奇,是最美好的回忆;两人都对童年的生活充满了回忆和留恋之情。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