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史记・刺客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对比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曰:“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已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3)豫让遁逃山中(4)于是襄子乃数豫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已者容。
12.“质”在古汉语中有以下几个意义,片段三中“反委质臣于智伯”中“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     )
A.名词,人质 B.动词,对质
C.通“贽”,指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D.形容词,质朴
13.下面加点词语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然则何时而乐耶?则吾魂魄不愧矣
C.去而事智伯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襄子乃数豫让日乃不知有汉
14.甲文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中的“士”精神,给我们以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请分别简析甲、乙两文中“士”精神的内涵。
 
 
 
答案:
10.(1)朝廷(2)以前、过去(3)逃走(4)责备
11.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2.C
13.B
14. 议论  记叙(叙事)
15.示例:甲文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看出“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内涵;乙文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或“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可以看出“士”知恩图报的精神内涵。
 
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
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7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