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
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第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人有
遗币于途者 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B. 四
顾壁立
顾野有麦场
C.
其人已去
其真无马邪
D.
乃荐入御史台 当立者
乃公子扶苏
10. 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
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B.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C.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D.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 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C. 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
D. 选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张养浩清廉爱民、嫉恶如仇的品质。
1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答案】9. B 10. D 11. C
12. (1)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遗:动词,遗失/动词,留给,给予;
B.顾;动词,看/动词,看;
C.其:代词,那/助词,加强诘问语气;
D.乃:连词,于是,就/动词,是;
故选B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的意思是: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故选D。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文章第④段“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的意思是: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周围邻里中的困难户,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并不是C项所说的“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去(离开)、官(官府)、犹(尚且,还)为立碑颂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子(你)、非我(不是我)、安(怎么)、知(知道)”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 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后来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今属山东)地方的学正。
之后,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征召张养浩为礼部令史,并且还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 探问,当他看到张养浩的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慨然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啊!”
及至做了宰相属官,就被选授为堂邑(今属山东) 县尹。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第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依法处分过他们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之路的做法啊!” 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能辜负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过问这件事情。张养浩到这里以后,按照国法严厉地惩处了他们,百姓们十分高兴。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天历二年,关中(今陕西)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周围邻里中的困难户,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得病不起,去世的时候只有六十岁。关中的百姓听到张养浩去世的消息,悲哀痛哭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