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邓寇列传》《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甲】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常与定计议。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王匡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日暮,战罢,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而并进,大破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3、下列对材料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B.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C.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D.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文中“而见光武知非常人”与乙文中“登轼而望之”的“而”用法不同。
B. “禹得效其尺寸”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 “会日暮”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会”含义相同。
D. 甲文中“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与乙文中“一鼓作气”“鼓”用法相同。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邓禹和曹刿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与指挥才能,善于选择有利的作战时机,取得战争的胜利。
B. 甲文中邓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伟业;乙文以曹刿的镇定自若反衬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C. 甲、乙两文都通过对战争场景和人物对话的详细描写,烘托出战事的紧迫,表现两位将领的果敢。
D. 甲文先写邓禹结交光武帝,向他献策举贤,再写征战有功;乙文所选片段先写交战,后写论战。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

3. D 4. C 5. C

6. (1)邓禹每次举荐的人都称得上人才,光武认为他有识人之术。(2)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建武元年正月,邓禹自箕关将要进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把守关隘不开城门,邓禹连攻十天,破关。“建武元年”是时间状语;“禹自箕关将入河东”句意完整,写邓禹的行动;“河东都尉守关不开”句意完整,写河东都尉的防守;“禹攻十日”,是邓禹的行动;“破之”,是邓禹的行动结果。据此断句为: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理解。

C.有误,“会日暮”中的“会”是“正赶上”的意思;“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会”是“聚集”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C.有误,【乙】文对战争场景描写得比较简略,并没有详细描写战争场景;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举,推举;皆,都;当,相称;知,识别。

(2)重点词:视,看;靡,倒;故,所以;逐,追逐、追击;之,他们。参考译文:

【甲】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诵读诗歌,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刘秀也在京师游学,邓禹虽然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于是与他亲近交往。等到听说光武帝安定了河北,邓禹就骑马北渡,追到了邺县。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可以独立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想。”光武帝说:“假如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当今之计,不如招纳英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光武帝非常高兴,常常一起商定计策。邓禹每次举荐的人都称得上人才,光武认为他有识人之术。

建武元年正月,邓禹自箕关将要进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把守关隘不开城门,邓禹连攻十天,破关。王匡等集结军队十多万人,再次共同攻击邓禹,邓禹军形势不利。恰逢日暮,战事结束,诸将看到兵力受损,都劝邓禹乘夜离去,邓禹不听。第二天早晨,王匡全军出击进攻邓禹,邓禹命令军中人不得任意行动,等到王匡军到了军营里,邓禹趁机传令诸将击鼓并进,大破王匡军。

【乙】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5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