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富贵不能淫》)
材料二:
单于①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ā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节选自《汉书 苏武传》)
【注】①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②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降匈奴的人。
9、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选 项
|
文言词句
|
方 法
|
释义
|
A
|
本无谋
|
字源推测法:
|
根本,本来
|
B
|
武不
应 |
参考成语法:一呼百应
|
回应,回答
|
C
|
畔主背亲
|
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
|
同“叛”,背叛,违背
|
D
|
副有罪,当相
坐 |
查阅词典法:①席地而坐; ②座位;③由于,因为;④定罪;
|
席地而坐
|
B.“往送之门”与“举剑欲击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
C.“天雨雪”与“雨雪霏霏”中的“雨”用法和意义相同。
D.“以顺为正者”与“空以身膏草野”中的“以”意义不同。
11、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C.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D.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
13、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此公孙衍、张仪不算“大丈夫”。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二中苏武的事迹,说明理由。(4分)
10C
11A
12、①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②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13、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屈服。苏武面对“举剑拟之”而“不动”,是威武不能屈;面对卫律许诺的富贵而“不应”,是富贵不能淫;面对牧羊的艰苦条件“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展现出贫贱不能移的伟大人格。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