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L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J之下。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宛然。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L:砌。②颜:门上的匾额。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日光下澈 澈:清澈
B.不可久居 居:停留
C.水清碧可鉴毛发 鉴:照视
D.荫可一亩许 许:表示约数
6、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乃记之而去
A.何陋之有 B.已而之细柳军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争效栏�J之下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C.甲文写潭上竹树意在突出此地的幽僻,乙文写池上杨柳意在突出此地景物繁杂。
D.游览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两位作者的心情也都在随之变化,由乐转为忧。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答案: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