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⑪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⑫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⑬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⑮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7.下列对选文具体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了上亿年前恐龙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
B.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学说”。
C.推测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大陆的漂移。
D.证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8.根据选文的逻辑说理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最能显示其严密推理的一项是(   )
①这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②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③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④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⑤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A.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
9.下列对选文第⑬~⑭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作诠释   列数字
C.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D.列数字   作诠释   分类别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若删掉,对语意表达效果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
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B.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
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C.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
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D.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
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答案:

7.B 8.C    9.A    10.D
【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文段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紧密相连,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接着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展开,论述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引出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这一观点,随后详细阐述了“板块构造”理论以及泛大陆的形成和分裂过程,解释了恐龙在不同大陆出现的原因,最后再次强调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板块学说” 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A.只说明了恐龙曾经的盛况,没有体现出与“板块学说”的联系;
C.只是文中的部分内容,并非主要内容;
D.比较宽泛,没有具体指出本文是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学说”从而体现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故选B。
8.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首先,③“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这是推理的起点;接着①“这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是对③的进一步阐释;然后④“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提出疑问引发思考;再接着②“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给出结论;最后⑤“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进一步说明泛大陆的发展过程。因此排序为:③①④②⑤;
故选C。
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由⑭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可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且储存了大量冰的特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征;由⑭段“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南极冰盖的厚度,增强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由⑬段“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南极的生物与其他地方的生物进行比较,突出了南极生物因板块运动被带到极地后生存环境恶劣、命运悲惨的特点。
故选A。
1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A. “几乎” 在这句话中表示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说明 “板块构造” 理论为地质界非常多但并非是全部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果删去 “几乎”,就变成 “板块构造” 理论为地质界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过于绝对。“几乎”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B.“有机会” 在句中表示一种可能性,说明早期恐龙只是存在分散到泛大陆各个地方的可能性,但不是必然会分散到各个地方。如果删去 “有机会”,就变成早期恐龙一定分散到了泛大陆的各个地方,表述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 “所有的” 强调了板块运动时将全部大陆汇聚在一起,突出了汇聚的完整性和广泛性。如果删去 “所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汇聚的全面性,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只是部分大陆汇聚,从而使读者对 “泛大陆” 的形成产生错误的理解。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D. 删去“慢慢”后,句子依然能表达出气候变冷、植物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这一总体趋势,对语意表达效果影响最小;
故选D。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8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