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3分)
【古诗】
“古诗苑漫步”社团邀请你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①。
萧条桑柘
②外,烟火渐相亲。
【注释】①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遭吐蕃侵犯。②桑柘:桑木和柘木。
4. 下列对甲、乙两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诗都是唐代的五言律诗,音韵和谐,韵味无穷。
B. 甲诗尾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漂泊在外游子的无限情思。
C. 乙诗首联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出山村人烟稀少的宁静。
D. 甲、乙两诗炼字精妙。“明”“恐”化静为动,妙趣横生。
5. 宋代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仿照甲诗示例,说说乙诗颈联的“眼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示例:
眼前之景:鸡声茅店 人迹板桥
言外之意:羁旅愁思
眼前之景:(1)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外之意:(2)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3 分)D【解析 “恐”不是化静为动,“恐”意为使……惊恐,是行人感到害怕,而
不是落日害怕。】
5.(3 分)
(1)初月高悬、边境烽火(2 分)(关键词:初月、烽火)
(2)向往和平(厌恶战争、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等,意近即可)(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