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美,刻画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3.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比如《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蒹葭》中写清秋萧瑟景象,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蒹葭》开篇中以秋景起兴,既点明季节特征又渲染出清冷气氛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7.《蒹葭》中,首句以初生的芦苇和白霜写景起兴,点明时令,烘托气氛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8.《蒹葭》第一章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怅然若有所思的心情。
9.《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交代节序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10.“白露为霜”句是写清晨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
11.“伊人”可以理解为为之而热烈地追求的“理想”,也可以理解为为之充满了爱悦之情而所追求的人,如《蒹葭》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3.《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4.《蒹葭》中被后人反复引用传唱表达对心中思慕人的遥不可及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蒹葭》中“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伊人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地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16.《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苦苦追求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7.《诗经•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两句,写逆流而上追寻伊人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
18.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两句。
19.在《蒹葭》一诗中,男青年在芦苇茂盛的河边寻找意中人,表达逆流而上、道路险远情状的两句诗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0.《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两句描绘了主人公于秋天露水凝霜时,不惧路途艰辛仍执着追寻心上人的情态。
21.《诗经・蒹葭》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22.在《诗经・蒹葭》中,诗人想顺流去寻找伊人,但伊人仿佛在水中央的两句是“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23.诗经・蒹葭》中,男子要顺流而下去找寻伊人,因为她“宛在水中央”。
24.《蒹葭》中,形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写其中一句即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或宛在水中�b)”。
25.《诗经・蒹葭》第二章的起兴句是:“蒹葭萋萋,白露未��。”
26.《蒹葭》中描写“芦苇繁密、清露未干(清晨露水还未被晒干)”的诗句是“蒹葭萋萋,白露未��”。
27.《蒹葭》中,寻觅佳人的主人公在感慨顺流而下寻觅不得,只隐约在水中央看到佳人身影之后,对周遭的场景的描绘变成了“蒹葭萋萋,白露未��”。
28.《诗经・蒹葭》中以“白露为霜”“白露未��” “白露未已”表达时间的延续,感情也随之有所发展。
29.《诗经蒹葭》中“白露未��”句表达了清晨的露水尚未干的意思。
30.《诗经・蒹葭》中主人公热烈思慕伊人,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而道路却高而险阻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31.《诗经・蒹葭》中写主人公为寻觅恋人逆流而上,且描写了道路险峻难攀登的句子是“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32.《蒹葭》中写诗人曾经逆流而上追寻“伊人”的句子是“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33.《蒹葭》中,面对“在水之湄”的伊人,诗人执着求索,“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34.在《蒹葭》中,写“我”逆流而上去追寻“伊人”,可是道路障碍越来越多,地势越来越高,但“我”仍然艰难地攀爬的意思的两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35.《蒹葭》一诗中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表现了追寻伊人道路漫长、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36.“白露未已”句是写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37.“白露未已”一句表达了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还没被蒸发完的意思。
38.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39.三个诗节的第四句,“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濉笔切炊砸庵腥怂�处位置的猜测:从在河水那一方到在河岸那一边,再到在水边那一头。
40.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b”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41.《蒹葭》中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分别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b”。
42.“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写出―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
4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