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话”研学活动(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题)

(2023・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开展“人文史话”研学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研学任务
◎任务一:参观赵�\祠,搜集资料。
�~赵�\,北宋名臣,衢州人,为官清廉,史称“铁面御史”。
◎任务二:
研读《清代衢州总兵饶廷选:“铁衢州”里的“铁将军”》,学习写法。
◎任务三:写作《“铁面御史”赵�\传》。
清代衢州总兵饶廷选:“铁衢州”里的“铁将军”(节选)
①“铁衢州”之名由来已久,俨然已成衢州一张别具一格的历史名片。而太平军三次围衢攻而不破,尤其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长达91天的第一次围衢之战失败后,更给“铁衢州”美名加分不少。而衢州总兵饶廷选在这场“铁衢州”的保卫仗里功不可没,是名符其实的“铁将军”。
②据《福建通志》载,饶廷选生卒为1803年至1861年,字枚臣,闽县人。“身长七尺,丰颐广颡
①;睛突出,英光四射。”饶廷选戎马一生,长得威武、战得勇猛、死得惨烈,在《清实录》中被咸丰皇帝提及130余次。
③1856年冬,驻扎衢州一年九个月的饶廷选正式就任衢州总兵。纵览《清实录》可知,就任后的饶廷选频繁奔波在三衢广饶各地,负责浙西门户的防剿任务。②
④龙游方志大家余绍宋撰的《徐芳神道碑》记载,饶廷选赴玉山与太平军作战时,徐芳劝作为幕府的父亲徐丙祥不要出征。而徐丙祥拒之:
“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结果,恰逢大雨,又被太平军偷袭,饶廷选的马尥了蹶子
,险被太平军生擒。生死关头,徐丙祥把自己的马给了饶廷选,“徒步与敌战,力竭死之”。此故事虽然重在突出徐丙祥英勇忠义,但至少说明饶廷选知兵爱兵,换来了部属以死效力,也说明当时衢州战事绵延,凶险不绝。
⑤据《平浙纪略》载,1858年三月初五,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数十万大军大举攻衢,数百里间“戈戟如林”,连营数十里,只留下东北一角未合围,由此开启了围城最久、攻城最猛的“太平军第一次围衢”序幕。
⑥据《续碑传选集》载,石达开大举犯衢时,饶廷选正在玉山。在回衢途中,与太平军在大南桥进行了遭遇战,后退守衢城。“贼乘骤雨尽毁护城营壁,以地道撼城,城圮
③者三。”太平军挖地道、搞爆破、打营垒,攻城极其猛烈。饶廷选和官兵们“凡九十余昼夜,目不交睫”。  
⑦《衢县志》里,对饶廷选破敌之法也有记载:时城中仅有守兵五百,道梗援绝,全城�r
④惧。饶公乃练兵三百,分为百队,每队三人,令前一人右执盾、左持长刀,中一人持鸟枪护之以进,后一人拥长矛为前二人之接引。嘱曰:“敌用骑,其行利散不利整。汝等出城迎战,勿立行,宜伛偻蛇行,散伏于坳下或路旁丛冢中。遇队至,宜先鸣枪以乱其视听,次以刀斩其马足,终以矛刺其身首,蔑⑤不济矣。”敌果遇伏,歼其大半,围遂解。饶廷选智勇双全,用兵得法,战法得当,为衢州城解围作出重要贡献。
⑧衢城百姓也未忘记其守衢之功。清光绪年间,衢州百姓在县治东北隅古菱湖紫金闸畔的药师庵故址,修建左福二公祠时,在其东庑
⑥附祀衢州镇总兵饶廷选。
(选自2023年5月3日《衢州日报》)
[注释]①颡:sǎn�溃�额。②尥了蹶子:尥liào,蹶juě。③圮:pǐ,毁坏。④�r:xiōn�溃�恐惧。⑤蔑:没有。⑥庑:wǔ,堂下周围的廊屋。
9.本文引用了大量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引用古代典籍要读懂原文。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A凡九十余昼夜
            B.道梗援绝
            C.宜伛偻蛇行
         
D.乱其视听
                E.蔑不济矣
      
(2)引用古代典籍要加上标点。根据语境,给下面句子加上两个恰当的标点符号。
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
      
(3)引用古代典籍要真实可信。本文所引内容来自官文、史书、地方志等可靠资料,所引碑文也出自方志大家之手;再如,
             。以上这些方法确保了所引资料真实可信。
(4)引用古代典籍要融入述作。根据提示,探究引文与述作结合的方法。
(述作,指作者自己所写的内容。)
步骤一:在原文中把引文画出来。(不计分)
步骤二:阅读引文前后的内容,思考引文与述作的关系。(不计分)
步骤三:引文与述作关系相同的归为一类。(不计分)
步骤四:仿照示例,写出引文与述作结合的方法。
[示例]引文与述作共同构成完整的句子,突出所引的内容。如,饶廷选和官兵们“凡九十余昼夜,目不交睫”。
10.纪实作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以此文为例概括两种方法。
11.参考本文制作《“铁面御史”赵�\传》的评价量表,可以从哪些角度设计?
 
 
 
 
 
【答案】
9. 一共     救援的人     像蛇一样     扰乱     成功     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     本文引用的内容来源于名人著述。     先写引文,然后再加以解释。如“ ‘贼乘骤雨尽毁护城营壁,以地道撼城,城圮者三。’太平军挖地道、搞爆破、打营垒,攻城极其猛烈。 ”    10.1、借议论表达作者的感情,例如“饶廷选戎马一生,长得威武、战得勇猛、死得惨烈,”就是组着对人物的直接评价,在议论中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赞美敬仰之情。
2、在叙事中表达作者的感情。如“石达开大举犯衢时,饶廷选正在玉山。在回衢途中,与太平军在大南桥进行了遭遇战,后退守衢城。……太平军挖地道、搞爆破、打营垒,攻城极其猛烈。饶廷选和官兵们‘凡九十余昼夜,目不交睫’”。 11.知名度、聪明才智、勇气胆识、历史功绩、后人纪念等角度去设计。
【解析】9.(1)――(5)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A.句意:总共九十多个昼夜。凡,一共,总共。
B.句意:道路堵塞,援兵断绝。援,援兵。
C.句意:应该弯着腰像蛇一样前行。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D.句意:扰乱他们的视觉和听觉。乱,扰乱。
E.句意:没有不成功的。济,成功。
(6)本题考查断句和标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饶公对待我很好,怎么忍心背叛他,因为前进危险就退缩呢?“安忍负之”是一个反问句,“安”是一个疑问代词,应该放在句子开头,所以在“安”之前要停顿,这里用都逗号;“之”是一个代词,在这里做宾语,所以在“之”之后也要停顿,此处应该用问号。故停顿和标点应该是: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
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包括官文、史书、地方志、碑文,如《清实录》《衢县志》《徐芳神道碑》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时名人的著述,如《平浙纪略》,这些也是很可信的。
(8)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作者写作时。引用了许多古代典籍,有时候让引文与述作共同构成完整的句子,突出所引的内容。有时候先引用古籍,然后对一些难懂的地方再加以解释、评述,这样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也加入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如“‘身长七尺,丰颐广颡;睛突出,英光四射。’饶廷选戎马一生,长得威武。”这句话先引文,再评述。
10.本意考查文章抒情的方法。
纪实作品中,作者也就可以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在字里行间表达对人物的感情。如“ 敌果遇伏,歼其大半,围遂解”,在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饶公军事才能的赞叹。有时候,作者也会直接用议论性的语句,对任务做评价,以此表达对人物的赞美景仰之情,如“饶廷选智勇双全,用兵得法,战法得当,为衢州城解围作出重要贡献”,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人物的赞许和钦佩。
1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根据第①②段,“衢州总兵饶廷选在这场“铁衢州”的保卫仗里功不可没”、“ 据《福建通志》载……”、“ 在《清实录》中被咸丰皇帝提及130余次”可知,饶廷选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所以可以从“知名度”去评价人物;
根据第③――⑥段可知,这里主要记述了人物的主要功绩,所以可以从“历史功绩”这一方面去评价人物;
根据第⑦段可知,饶廷选发明了破敌之法,可见他智勇双全,可以从“智勇”的角度去评价人物;
根据第⑧段“在其东庑附祀衢州镇总兵饶廷选”可知,百姓们对他的纪念。可以从后世的纪念来评价人物。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