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陶侃留客》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②,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③,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注释]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②�(bì):假发。③锉(cuò):碾碎。荐:草垫子。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念无与为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明旦去(  )汝但出外留客(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向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郡人范逵因朴素而出名,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B.同郡人范逵因朴素而出名,举止孝顺清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C.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D.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举止孝顺清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9.乙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联系前后文,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

10.你认为乙文中范逵回洛阳后,会从哪几方面“相为美谈”?(4分)
 
 
答案:
6.     考虑,想到     罢了     离开     只    7.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8.C    9.     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10.赞叹陶侃的才华  感叹陶侃重情重义  陶母二人待客细心周到   陶母理解支持儿子(任选三点)
【解析】
6.(1)句意为: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耳,罢了;
(3)句意为:第二天早晨离开了。去,离开;
( 4)句意为: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但,只。
7.重点词:空明,透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
8.重点词:素,素来、一向;举,被推举。句意为: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故选C。
9.从文中“家酷贫”可以看出陶侃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但是陶侃的母亲依旧用家中仅剩不多的物品精心款待客人。结合文中“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意思是“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意思是“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都可以看出陶侃母子的“厚意”。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逵既叹其才辨,又深愧其厚意”,意思是“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倩款待深恋愧疚”,可知范逵既赞叹陶侃的才华,又感叹陶侃重情义;结合“湛头发委地,下为二漫,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意思是“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可以看出陶母二人待客细心周到,同时陶母把头发剪掉换得米的做法也体现了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5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