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2-25小题。(13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刂屑啖偈剐倥�,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镬⑥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兀�yí)中监:汉初官名。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③旃(zhān):同“毡”。④暴(pù):晒,后作“曝”。⑤由:同“犹”,像。⑥斧钺(yuè)汤镬(huò):指汉代两种残酷的刑罚。斧钺,以大斧砍。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
2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武 留 十 余 岁 竟 不 降 下 可 谓 守 节 臣 矣
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汝之不惠 友人惭,下车引之
B. 子为父死无所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C.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 以武为移中监使匈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
2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愚公和苏武在人物形象上的异同。(4分)
答案:
22、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23D
24、(1)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2)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来引诱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用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设立条件(来劝降苏武),他最终不答应。
25、同:不怕困难,意志坚毅顽强,有恒心。
异:愚公有造福子孙的宏愿,有远见卓识。苏武是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