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雪后镇海楼观晚炊》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5 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
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①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注释】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栏。

8、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2分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拥毳衣炉火
查字典: ①抱着; 拿着; ②围着; ③拥有;④聚集;⑤阻塞;⑥簇拥。
 (1)
          (填序号)(1分)
幽胜妙观
课内迁移: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1分)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 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10、阅读选文, 补充下表。(5分)

 
甲文

乙文
登临地
湖心亭
镇海楼
赏美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赏析:运用了白描手法, 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 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 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 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比喻) (1) 赏析: 
                   (3分)
感心绪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故国之思。
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雪炊烟,(2)
                   。(2分)
11、《雪后镇海楼观晚炊》好像一幅水墨画。诗词中也有许多美好的颜色,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请补充下表。(6分)

12、两幅雪景引发了小语和小文对名著中雪景的联想,她们回顾了相关场景,并对其作用展开了讨论。请从《骆驼祥子》《艾青诗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一部作品,将小文的话补充完整。(4分)

小语:我想到了《水浒传》中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雪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下雪,林冲才会躲进山神庙驱寒,才会偶然听得陆虞候的密谋,最终走上反抗的道路;同时,雪见证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向反抗的转变。

小文:我想到了
                 

13、张岱不畏寒冷,雪夜出游,只为妙赏西湖雪景,实乃特立独行之人。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也有几位特立独行之人。请选择一位,结合情节说明选择原因,并谈谈你从他(她) 身上获得的启迪。(4分)

A.杜少卿   B.沈琼枝   C.尼摩船长   D.王冕

答案:
8、(1)     (2)

9、(1)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评分标准: “莫”0.5分, 语序0.5分, 表达通顺1分。】

(2),没有(别的) 痕迹,大地(被白雪覆盖)一片洁白。

【评分标准: 三个关键词“时”“痕”“为”, 每个0.5分, 表达通顺0.5分。】

10、(1)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银子或鱼鳞或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多(或雪下得大、雪的洁白)、表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或高低不齐的美丽姿态),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具体分析,写出一处喻体即可得1分,雪景特点得1分,情感得1分。】

(2)表达了诗人赏景的愉悦(或喜爱、赞美)之情(1分);美丽景色无人欣赏的惋惜(1分);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1分)。

【评分标准:三种情感,答对 2种即可满分。】

参考译文
乙文  城里积满了雪,千家万户的屋瓦上像铺了白银,像鱼鳞一样高高低低地排列,全都变得像白玉堆砌的。此时登上高楼凝望,目光所及没有(别的) 痕迹,大地(被白雪覆盖) 一片洁白。日暮时分,到了人们做晚饭的时候,家家(生火) 青烟四起,缕缕青烟像在洁白的玉版纸上用淡淡的墨线印上的竖条格子,优美好看,让我在一片冷色单调中的眼睛感到格外舒服。只怕是这么美的景色没有别人欣赏到。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8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