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浸润心灵(本题共16个小题,共38分)
(一)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各题。
[材料一]
①日前,一则关于微塑料会伤肝肺的研究登上热搜榜。相关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环境与研究》上。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的微塑料可能会进入肝细胞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工作机能,从而对器官造成损伤。
微塑料可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
“
隐形杀手
”
。
②
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块状、丝状等形态的塑料碎片和颗粒。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③过去,人们对于微塑料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方面。近两年,科学家逐渐发现了微塑料也会损害人体健康。
④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物质。人们认为,微塑料在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胃肠道、胆道被排泄出体外。然而,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小于1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
⑤实际上,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塑料几乎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就发现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及工作中常遭遇粉尘的人,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此外,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以及洗衣机洗涤衣服产生的废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
[材料二]
①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瓶装水的塑料瓶。塑料瓶的制造材料主要是PET塑料(涤纶树脂)。据推算,全世界平均每分钟会售出100万个塑料瓶,平均每年会售出5000亿个塑料瓶。
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塑料制品生产国。2021年,中国生产了1.1亿吨塑料,进口了3397万吨,生产了塑料制品8000多万吨。同时,中国每年还消费了大约2000亿个塑料饮料瓶。这些塑料瓶最后去了哪里?据统计,
大部分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统计表明,全球32%的废弃塑料瓶未被回收利用,最终被遗弃在陆地、河流、海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材料三]
网友声音
网友A:早餐是用塑料袋装的,中午吃的饭是用塑料盒装的,下午喝的奶茶也是用塑料杯装的。塑料容器成本低,使用方便,用完就扔,也没见造成什么污染。
网友B:我长年累月喝瓶装矿泉水,也没觉得身体不健康。塑料瓶虽然多,但都被回收了,不会产生污染的。
13. 下列对文本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第①段和第②段画线句子分别采用了打比方、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打比方能使说明的内容更科学准确。
B. 根据材料一可知,微塑料是一种惰性物质,它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被排泄出体外。
C. “微塑料”的概念最早是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被提出的。
D. 根据材料二可知,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
14. 请你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大部分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
15. 阅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对材料三中网友的看法是否认同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13. C 14. “大部分”一词指的是“绝大多数”,并非全部,起修饰限制作用,并非指所有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5. 不认同,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包装产生的塑料垃圾都是微塑料产生的源头,这些微塑料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除此之外,虽然我们感觉用过的塑料瓶都被回收了,但统计表明,全球有32%的废弃塑料瓶未被回收利用,这些塑料瓶最终被遗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A.第①段画线句把微塑料比作隐形杀手,这是打比方,使说明内容更生动形象。第②段画线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什么是微塑料,这是下定义,使说明更科学准确;
B.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的“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物质。人们认为,微塑料在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胃肠道、胆道被排泄出体外。然而,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小于1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可知,本项“它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被排泄出体外”表述过于绝对;
D.根据材料二首段中的“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瓶装水的塑料瓶”可知,本项“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有误;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定性:“大部分”表示绝大多数。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在句中表示的是绝大多数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并不是全部,也会有少数的废弃塑料瓶进入非正规回收渠道。删词解句:所有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删去后与原义、事实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应用。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认同。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根据材料一首段中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的微塑料可能会进入肝细胞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工作机能,从而对器官造成损伤”和材料一末段中的“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以及洗衣机洗涤衣服产生的废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可知,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塑料包装都会产生微塑料,这些微塑料正在危害我们的健康。
根据材料二末段中的“据统计,大部分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统计表明,全球32%的废弃塑料瓶未被回收利用,最终被遗弃在陆地、河流、海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可知,全球有32%的废弃塑料瓶未被回收利用,这些塑料瓶最终被遗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对于材料三中网友的看法应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