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猫(节选)
①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②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④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⑤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⑥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远”了,我以为。
⑦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⑧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⑨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⑩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⑪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⑫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⑬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⑭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⑮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能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共鸣。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句中的“永”字,表现作者的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C.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构上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内容上。照应文章开头。
D.从作者养猫的经历,特别是从第三只猫的悲剧,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心存偏见,主观臆断,否则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原谅的错误。
12.选文第⑪段画线句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13.有同学读完课文后,在第⑬段与⑭段之间加入下面一段描写,你认为这段话加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静静地来到它常躺着晒太阳的露台板上,又到了一年的寒冬时节,天上压着一大块一大块的乌云,匆匆的冷风划过我的面肤,风儿在露台板上打着旋,卷起几片枯叶……凛冽中,我仿佛又看见了一年前的寒冬中它蜷伏在我家门口的样子……
 
 
答案:
(二)(10分)
11.(3分)B【解析】C.“结构”和“内容”互换位置
12.(3分)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针”(1分),生动地表现了“我”对冤枉了第三只猫的悔恨(内疚)与自责(2分)。
13.(4分)示例一:我认为加得好(1分)。这段话运用了环境描写(1分),衬托出此刻“我”知道它亡失后内心的悲凉、自责、悔恨之情。(2分)
示例二:我认为加得不好(1分)。选文结尾几段多次直接抒发了“我”内心的自责、悔恨、悲伤之情(2分),不需要再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此时“我”内心的情感(1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8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