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10-12题。
材料一:
①5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这次任务全过程约53天,是中国目前开展的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探月任务。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6月底拿到从月球背面带回的首批岩石样本。
②想要飞到月背,嫦娥六号首先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科研人员应用了“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以提高实施发射概率和可靠性。
③要想抵达月背并开展工作,还需要解决通信问题。任何飞到月背、落到月背的探测器,都无法直接跟地球建立联系。今年3月,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提前到达了月背上空,保障嫦娥六号在月背的一切行动。
④嫦娥六号任务将沿用嫦娥五号的采集方式,使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获得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样品,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中国航天科技研制团队将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通过适应性改进,嫦娥六号轨道器可以完成分离和组合的变形。同时,通过热控、能源等专业的复核复算,轨道器还能确保逆行轨道的飞行需求,让嫦娥六号有去有回,带着月壤顺利“回家”。
⑤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陆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着陆难度、通信难度和科研价值,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⑥香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帕克称赞这次发射“完美无瑕”。他说:“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取得的太空探索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将成为科学界的另一大盛事。”
(摘编自《在月球背面“挖土”有多难?》)
材料二: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年来,中国探月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探月工程八战八捷,为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支持。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
典型成绩
|
嫦娥一号
|
2007.10.24
|
顺利绕月并获取第一幅全月影像图
|
嫦娥二号
|
2010.10.01
|
获取国际最高水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环球探测日地L2点开展小行星飞月探测
|
嫦娥三号
|
2013.12.02
|
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着陆(月面软着陆),“玉兔号”巡视探测月面
|
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
2014.11.01
|
飞行试验器安全回收,拍回首张中国人自己的地月合影
|
鹊桥一号
|
2018.12.08
|
与嫦娥四号实现中继通信,全球第一颗专用中继星
|
嫦娥四号
|
2018.12.08
|
全球首次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实现全球首次地月中继通信
|
嫦娥五号
|
2020.11.24
|
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月球正面北半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
|
鹊桥二号
|
2024.3.20
|
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提供支持和中继通信,继“鹊桥一号”后全球第二颗专用中继星
|
除了月背挖土,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的一大亮点,彰显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2019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国际合作机遇公告,计划拿出20千克用于搭载国际科学载荷。最终确定了来自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星、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瑞典的负离子分析仪和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其中,巴基斯坦立方星搭载在嫦娥六号轨道器上,其余载荷均搭载在着陆器上。
(摘编自《史上首次!嫦娥六号要从月球背面“挖土”回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53天后,科学家就可以拿到从月球背面带回的首批岩石样本。
B. 嫦娥六号将使用两种采样方式,获得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区的样品,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
C. 中国探月工程启动20年来,已成功完成“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D. 嫦娥六号轨道器上还搭载了4个他国探测器或卫星,包括巴基斯坦立方星、法国的氡气探测仪等。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难以获得来自地球的信息,这成为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挖土”的最大困难。
B. 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架设地月之间通信的桥梁,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提供保障,为其月背任务服务。
C. 嫦娥四号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世界领跑。
D. 嫦娥六号让他国载荷“搭便车”,既体现了国际合作对探索太空的重要性,也彰显出我国的自信。
12、文中说:“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将成为科学界的另一大盛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2. ①本次任务全过程约53天,是中国目前开展的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探月任务。②本次任务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③本次任务国际合作是一大亮点,彰显了我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A.有误,由材料一①“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6月底拿到从月球背面带回的首批岩石样本”可知,原文表述是“如果一切顺利”,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C.有误,由材料二第一段“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和表格中内容可知,目前中国探月工程还未完成“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两个阶段。
D.有误,由材料二第二段“最终确定了来自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星、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瑞典的负离子分析仪和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其中,巴基斯坦立方星搭载在嫦娥六号轨道器上,其余载荷均搭载在着陆器上”可知,只有巴基斯坦立方星搭载在嫦娥六号轨道器上,其余载荷均搭载在着陆器上。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由材料一第③段“要想抵达月背并开展工作,还需要解决通信问题”可知,通信问题只是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挖土”需要解决的困难之一,但不一定是最大的困难。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认识。
“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将成为科学界的另一大盛事”,体现在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具体任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结合材料一第①段“这次任务全过程约53天,是中国目前开展的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探月任务”可知,本次任务全过程约53天,是中国目前开展的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探月任务。
结合材料一第⑤段“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陆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着陆难度、通信难度和科研价值,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可知,本次任务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除了月背挖土,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的一大亮点,彰显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可知,本次任务国际合作是一大亮点,彰显了我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