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9-23题。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⑥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取材自汪曾祺同名散文《端午的鸭蛋》)
19.下列诗句中的端午节习俗,和本文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陈与义《菩萨蛮》)
B.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C.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小重山・端午》)
D.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详写放黄烟子,该习俗是高邮独有的,表达驱邪避毒的愿望:成年人用黄烟子熏五毒,孩子则用黄烟子驱老虎。
B.第②段“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因为家乡在他的眼里还有很多美好的地方,不只是鸭蛋闻名。
C.第③段写到“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巧妙运用对比反问,意在称颂高邮鸭蛋之好。
D.第④⑤两段写到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富有童真童趣,表达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生活的怀念。
2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是为下文写鸭蛋作铺垫,表现了作者的故乡情结。
B.第②段运用加点虚词“确实”“完全”“实在”,尽显“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C.文章引用袁枚《腌蛋》一文,既表明高邮鸭蛋名气之大,又彰显本文的文化气息。
D.第⑥段提到“囊萤”故事,与“鸭蛋壳来装萤火虫”对比,突出后者在照明上更胜一筹。
22.本文在语言上追求“平淡而有味”,试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5 分)
23.美食和传统节日是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传统美食,无论是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还是作为人与人交流的纽带,都有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请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美食给你带来的传统节日的体验。 (不少于150字,10分)

 

 

 

答案: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9.C(3分)
20.A(3分)
21.D(3分)
22.(共5分)
答案示例:口语的运用为平淡无奇的语言增加别样的的韵味和情志。(“吱――”的运用生动而形象) (1分)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 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2分)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2分)
23.(10分)
答案示例一:
美食在传统节日中是文化符号的象征,通过代表性的食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比如中国的春节,人们喜欢吃饺子和年糕,这两种食物分别象征着团圆和年年有余,通过吃美食,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除了美好的象征,美食的传承作用还体现在食物的选择、 制作方法、烹饪技巧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因此,美食作为文化符号,有助于将传统节日的意义代代相传。
答案示例二:
传统节日往往也是大家庭团聚的日子,在节日中,家人们通常会克服工作繁忙和地域遥远等种种困难,想办法聚集在一起。这时候,美食就成为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和联结的纽带。在共同准备和享用传统美食的过程中,家人们通过交流感受和情感,会进一步加深亲情和友情。此外,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食 谱,这些食谱进一步传承了家族的记忆和温情,从而更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幸福。
答案示例三:
美食与传统节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美食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文化。通过美食的选择和制作,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实现家庭团聚、社交活动和味觉体验的愉悦,从而增强了节日的意义和文化魅力。在今后的传统节日中,让我们更加重视美食的价值,并通过美食来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温情和乐趣。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