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逍遥游》)
【乙】辙生十有九年(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
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态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 )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离、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2.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中的“冥”,同“溟”,海。“南冥者,天池也”中的“天池”指云南的天池。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指风。
C.“怒而飞”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选择疑问句,“其”表示选择。
13.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也 且 B.矣 且 C.也 若 D.矣 若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虽 无 所 不 读 然 皆 古 人 之 陈 迹 不 足 以 激 发 其 志 气。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16.【甲】文借“大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与【乙】文中苏辙的“______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的观点一致。(2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12.A
【解析】
A项中的“天池”实际上并非指云南的天池,而是指“天然形成的大池”,这里用来形容南海的广阔无边。因此,A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这个理解是准确的。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风,这个理解也是正确的。
C项,“怒而飞”中的“而”确实表示修饰关系,描述的是鹏鸟在愤怒时振翅飞翔的状态。而“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意思是尽管已经看到了许多,但仍未见到太尉,这个理解也是准确的。
D项,“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选择疑问句,用“其”来表示选择,这个理解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A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13.B
14.虽 无 所 不 读 /然 皆 古 人 之 陈 迹/ 不 足 以 激 发 其 志 气。
15.(1)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
(2)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16.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或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