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夹镜之疑》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对比阅读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N,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F,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F,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N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乙】
夹镜之疑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②之声。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
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⑤。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异事》)
【注释】①循:通“据”,抚摩。②摘然:形容开裂的样子。灼龟:古人用龟甲占卜,用火灼烤龟背,使其正面出现裂纹。③夹镜:两层铜材合起来制作的铜镜。④铣塞:指滞涩混浊的声音。
1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
此 镜 甚 薄 略 无 焊 迹 恐 非 可 合 也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16.《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请你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沈括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答案:
14.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15.(1)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2)(我)多次访问制造铜镜的工人,(大家)都(对这面镜子)迷惘而猜不透。    
16.沈括十分热爱传统技艺,对活板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如数家珍,一直收藏着毕�N的字模。他编写《梦溪笔谈》来记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通过文字使古代科技流传后世。同时他也不乏探究精神,严谨求知,为了弄清铜镜的原理多次寻访工匠。沈括严谨细致,【甲】【乙】两文语句精炼,用词严谨科学。
 
参考例文:
【甲】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N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N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乙】我在亳州谯县得到一面古镜,用手抚按它,当按到中心时,就发出像烧灼乌龟甲那样的绽裂声响。有人说:“这是夹层镜。”但是夹层不可以铸造,必须两片合起来制成。这面镜子很薄,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也不可能合起来。如果镜子是焊成的,那么它的声音应当像敲击钟铣那样重浊窒塞,但现在敲击它所发出的声音却清脆而纤细悠远。既然是因为按压而发声,那么刚铜就应当破裂,柔铜又不能像这样光洁澄澈。我遍访了造镜的工匠,他们都茫然不解。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11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