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问,你的家乡有多美?我说:浩瀚沙海,鸣沙奇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牧草静卧,湿地多彩;耕耘过的田垄,金灿灿的原野,如诗如画。这山,这水,这草木,这故土亲情,这热腾腾的罕衡,这承载美好的故乡四季,这充满希望和奋进的热土,这滋养我、激励我成长的一切……
以上文字触动了你怎样的情思?请你用最真诚的笔来抒写吧!
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例文:
我的家乡――内蒙古
望着金沙漫天的库布齐沙漠,远方牵骆驼人虔诚孤渺的背影,一阵大风吹过,我抓紧驼背上的纤绳,微笼纱头,望向远方……
内蒙古是一个高原、沙漠、荒山、枯河并存的地方,埋藏着几百年前蒙古勇士沉淀下来的坚毅粗犷。几百年前,在蒙古地区出生了一位名垂青史的英雄成吉思汗,他成为内外蒙古人民膜拜的“天神”。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好似吞并了天地万物的雄奇壮阔,一片连着一片,绿色蔓延向天边。远处的阴山山脉连绵起伏,模模糊糊……皮肤被晒得黑红的蒙古族妇女绕着信奉了百年的敖包,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口中念念有词,用蒙古的经文为全家人祈福保平安,敖包上的黄蓝彩布飘扬,碎石微浮,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保佑着前来膜拜的人民。脚下是低草起浮,小河潜流的蒙古草原,一直蔓延到远处的白色蒙古包――那是他们出生、深爱、信奉了一辈子的家乡。
成群结队的牦牛羊分布蒙古包旁,长长的毛拖到地上,口中“喃喃自语”,嚼着草汁丰满的牧草,“哞――”“咩――”的低声微吟仿佛要将整个草原的美景溶于口中,印于心里。远处,像这样的蒙古聚落不知还有多少个。绿意蔓延,把整个民族连结起来,也将蒙古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传向四方。 内蒙古的沙漠,在他人看来似乎远没有新疆的沙漠那样雄壮辽阔,但在我的眼中,这是自然给予我们最天然、最美丽的馈赠。黄昏十分,骑上一匹淡黄色的双峰驼,孤独的、寂寞的在牵驼人的带领下走过一片一片金沙满天的大漠。举目四望,沉沉的太阳,聚宝盆般散发着耀眼金光的沙漠,虔诚孤独的牵驼人,后面跟着几匹肥瘦不一的骆驼。以蓝天白云为衬,以金沙为辅,构成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画。一阵狂风袭过,笼上纱头。透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 我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昭君出塞时,也是一轮余阳,一匹骆驼,一面倾城,一片不舍。在这内蒙古的大漠中,我看到的是极致的孤独,对家国的不舍,以及灵魂的无限广阔。
如果能去到内蒙古农村家中做客,你准会见到一盘又一盘的牛羊肉和大桶的纯酸奶。而这些才只是内蒙古文化的开端,垒旺火,唱民歌――具有陕西人走西口时留下的陕西方言和蒙古族人民的语调混在一起,构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内蒙古方言”,现在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名还留着旗、盟等字。各民族文化互相杂糅融合,形成了文化多元合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当然,现代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重工业制造厂、兵器集团正在迅速发展。 高楼大厦、超市银行、铁路航班等如繁花般布满整个市区。蒙古包、牛羊肉等也逐渐向旅游业的方向发展,各民族文化迅速融合。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也成为了最重要的节日,各式各样的茶亭鼓楼小吃街等也成为了市民周末休息的胜地。
坐落在黄河中上游的内蒙古,永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块。而我们也会加快脚步,站在草原上,遥遥望北京,遥望南方,遥望全国人民……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作文导语分析,这篇作文要以“家乡”为话题,旨在引导我们关注家乡之美,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你的家乡有多美”是重点句,根据导语可知,家乡之美美在家乡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沙海、层林、牧草、田垄、原野;家乡之美美在山水草木的四季变化;家乡之美美在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记叙文,选材上可以从家乡的自然风光、民族的文化传承、家乡独特的人物故事与地方精神入手。如果写自然风光,可以在开头简短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或引用诗句名言表达对家乡景色的向往之情。主体部分运用抒情性的语言详细描写大草原的辽阔无垠、山峦的连绵起伏、沙漠的壮观雄伟等,最后表达对家乡之美和大自然之美的感慨、喜爱与珍视之情。如果写家乡的民族文化传承,可以开门见山表达对家乡独特文化的喜爱之情,再从蒙古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元素具体阐述自己与之相关的生活经历,最后总结表达赞美与怀念之情。
赞 (0)
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作文题目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45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