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老人与鸟儿》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老人与鸟儿
贾平凹
这个山城,在两年前的一场洪水里被淹了,三天后水一退,一条南大街便再不存在。这使山城的老年人好不伤心,以为是什么灭绝的先兆,有的就从此害了要命的恐慌病。
但是,南大街很快又重建起来,已经撑起了高高的两排大楼,而且继续在延长街道,远远的地方吊塔就衬在云空,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一仄耳就听见了。
新楼前都栽了白杨,一到春天就猛地往上抽枝。夜里,愈显得分明,白亮亮的,像冲天射出的光柱。 鸟儿都飞来了,在树上跳来跳去地鸣叫,最高的那棵白杨梢上,就有了一个窠。从此,一只鸟儿欢乐了一棵树,一棵树又精神了整个大楼。
老人是躺在树梢上的那个窗口内的床上。长年那么躺着,窗子就一直开着;一抬头,就看见远处的吊塔,心里便想起往日南大街的平房,免不了咒骂一通洪水。
老人在洪水后得了恐慌病,住在楼上后不久就瘫了。他睡在床上,看不到地面,也看不到更高的天,窗口给他固定了一个四方空白。 他就唠叨楼房如何如何不好:高处不耐寒,也不耐热。 儿女们却不同意,他们庆幸这场洪水,终于有了漂亮的楼房居住。他们在玻璃窗上挂上手织的纱帘,在阳台上栽美丽的花朵,阳光从门里进来可以暖烘烘地照着他们的身子,皮鞋在水泥板地面上走着,笃笃笃地响,浑身就有了十二分的精神。
“别轻狂,那场水是先兆,还会有大水呢。”老人说。
“不怕的! 水还能淹上这么高吗?”
“我要死了。”他总要这么说。
“爸爸!”儿女听见了,赶忙把他制止住。
“是这场洪水逼死了我啊!”
有一天,他突然听到一种叫声,一种很好听的叫声。什么在叫,在什么地方叫? 他从窗口看不到。
这叫声天天被老人听到,他感到越发恐慌,一天天消瘦下去,眼眶已经陷得很可怕了。
叫声又起了,瞿儿瞿儿的。
“那是什么在叫?”
儿女们趴在窗口,就在离窗口下三米远的地方,那棵白杨树梢下的鸟窠里,一只红嘴鸟儿一边理着羽毛,一边快活地叫。
“是鸟儿。”
“我要鸟儿。”
“要鸟儿?”
儿女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要鸟儿。”老人说。
儿女们为了满足老人,只好下楼去捉那鸟儿。但杨树梢太细,不能爬上去。 他们给老人买了一台收音机。
“我要鸟儿。”老人很固执。
有一天,鸟儿突然飞到窗台上,老人看见了,大声叫着,但儿女们都上班去了,鸟儿在那里叫了几声,飞走了。
老人把这事说给了儿女听,儿女们就在窗台上放上一把谷子,安了小箩筐,诱着鸟儿来吃。那鸟儿后来果然就来了,儿女们一拉撑杆儿,鸟儿被罩在了箩筐里。
他们做了一个精巧的笼子,把鸟儿放进去,挂在老人的床边。
那个窗子从此就关上了。老人再不愿意看见那高高的塔,终日和鸟儿做伴,给鸟儿吃很好的谷子,喝清净的凉水,咒骂着洪水给鸟儿听。鸟儿在笼子里一刻不能安分,使劲地飞动,鸣叫。老人却高兴了,儿女们回来便给他们讲了好多他童年的故事。
一天夜里,风雨大作,老人的恐慌病又犯了,彻夜不敢合眼,以为大的灾难又来了。天明起来,一切又平静了,什么都不曾损失,只是那个杨树梢上的鸟窠,好久没有去编织,掉在地上无声地散了。
老人的病好些了,还是躺在床上,不住地用枝儿拨弄笼中的鸟儿。
“叫呀,叫呀!”
鸟儿已经叫得嘶哑了,还在叫着。儿女们却庆幸这只鸟儿给老人带来了欢乐。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两年前山城发洪水淹没南大街,有人从此得了恐慌病,为全篇定下悲剧的基调。
B.“我要鸟儿”,老人重复这句话的句式和语气,颇像孩童,写出了老人近乎病态的心理。
C.老人终于得到鸟后,“给鸟儿吃很好的谷子,喝清净的凉水”,看似爱鸟,实是害鸟。
D.结尾部分写到一天夜里风雨大作,老人犯病,而天明后“一切又平静了”,引人深思。
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景物描写渲染白杨树生长之快和树上鸟儿之乐,烘托了老人住上楼房的高兴心情。
B.表明美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精神的愉悦作用,引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C.正式引出故事的两个对象“老人”和“鸟儿”,为下文老人“要鸟儿”、儿女捉鸟作铺垫。
D.文章结尾写风雨后鸟窠“无声地散了”,与此处鸟儿“有了一个窠”形成照应,有暗示意味。
8.有人说文中的“老人”是一种“双重性”的存在,他既是“受束缚者”,又是“束缚施与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9.这篇小说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了丰富的意蕴,带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6.A【解析】“为全篇定下悲剧的基调”说法不正确。
7.A【解析】“高兴”的是人们而不是老人。
8.①他是城市建设浪潮中的“受束缚者”:“洪水”的发生, “高楼”建起,身体“瘫痪”,“老人”有了更体面的住宅,却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如同笼中鸟,心中压抑,不得安宁;(2分)②他又是囚禁“鸟儿”,转嫁压力的“束缚施与者”:他向往旧日生活,要儿女“捉鸟”,把“鸟儿”束缚在笼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却让“鸟儿”失去自由。(2分)
9.①小说通过对老人灾后患上恐慌病的叙写,告诉我们灾后不仅要重建家园,也要关注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②小说通过叙述老人与鸟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灾害产生的根源,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灾害再次发生。③小说通过老人和儿女们的对立,反映了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不能从容地正视现实,要么极端恐慌,要么盲目乐观。④山城“老人”被城市化进程所裹挟,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却转手把这种压抑与束缚施加到“鸟儿”身上,聊以自慰,引发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出一点给2分。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