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平《张切糕李切糕》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切糕李切糕
申平
县志上记载着两个卖切糕的人物:一个是张切糕,一个是李切糕。张切糕是英雄,李切糕是汉奸。
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切糕是一种北方百姓喜欢的食品。做切糕的主要原料是黄米面和芸豆。基本做法是在装有沸水的大锅上铺上箅子,然后撒一层芸豆,再撒一层面粉。就这样一层层地撒下去,直到半筷子多高。这时由于下面的热气不断冲上来,切糕已经半熟。随后盖上笼屉,加火蒸之。待火候到了,端出笼屉,将切糕倒扣在板上。高手做出的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粘,香气四溢。不会做切糕的,要么做夹生了,要么就黏成一坨,甚至粘在锅里取不出来。
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劲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笆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的,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得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来,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了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切糕热啊!”噪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都能听得到。
且说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俯耳过来。
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却使张切糕心下一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李切糕很快出狱。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
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谁知这天,日本宪兵队却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切糕做的切糕犹如黄金片,劲道爽口,而且块头大,直径足有两米,这些为张切糕带来了名气。文章对李切糕卖切糕的描写,衬托了张切糕做的切糕的美味。
B.李切糕技艺不如人,手艺欠佳。“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切糕热啊”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他做人不实在,所以小说后面的情节也在情理之中。
C.文中描写李切糕时的“他的脑子忽地一闪”与后文“为参事官送切糕”“作威作福”等情节形成照应,这些情节集中体现了李切糕的无奈、狡诈、卑鄙。
D.李切糕得到如何把切糕做大的绝技,“不由拍手击掌”,这个动作使张切糕产生了怀疑,于是传授给李切糕名为求富贵而实为要他命的所谓绝技。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张切糕李切糕》以人物名字为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以职业命名,构成了一定的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张切糕和李切糕在技艺、品行等方面的对比,日本参事官对张切糕和李切糕不同态度的对比等。
C.文中对张切糕的描写很丰富,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还有老到的白描,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蕴含深意,如李切糕临死前说的“张切糕,你可真高啊!”是他突然明白了张切糕的用意而发出的无奈之叹。
8.小说第三段详细介绍了切糕的原料及做法,有什么作用?
9.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爱国”“敬业”这两个价值准则,小说中两个人物一个是英雄,一个是汉奸,请从“爱国”“敬业”的角度去分析两个人物的价值取向。
 
 
答案:
6.C 7.B    8.①情节方面:为下文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等情节做铺垫,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方面:衬托了张切糕制作切糕的技艺之高超。③内容方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张弛有度。    9.①爱国:张切糕有气节,宁死也不为侵略者做切糕,他是英雄,是爱国者,令人敬仰;李切糕获得绝技后,给日本人送切糕,沦为汉奸,遭人唾弃。②敬业:张切糕做切糕技艺高超,卖切糕手法准,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手艺,这是敬业;李切糕技艺一般,卖切糕时凉透了还喊切糕热,欺骗百姓,这是不敬业。③价值取向:爱国第一,敬业第二,并相辅相成。张切糕坚定民族大义高于技艺,人品重于技艺;李切糕凭一技之长媚敌求荣,有技无义,没有好下场。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C.“无奈”错误,李切糕为求富贵用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表现了李切糕的无耻、狡诈、卑鄙。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日本参事官对张切糕和李切糕不同态度的对比”错误,日本参事官对张、李的态度本质上是一样的。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可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等方面考虑。
①情节方面:“高手做出的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粘,香气四溢”,正是因为切糕如此美味,才有了下文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的情节。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方面:切糕“基本做法……将切糕倒扣在板上”,它的制作工艺如此复杂,衬托了张切糕的技艺高超;“高手做出的切糕,……。不会做切糕的,……甚至粘在锅里取不出来”把高手所做的切糕和不会做切糕的人所做的切糕进行了对比,主要是也是为了衬托张切糕制作切糕技艺之高超。
③内容方面:小说的题目为“张切糕李切糕”,主要围绕切糕行文,第三段对切糕的原料及做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在节奏上比较舒缓,与后文紧张的节奏形成了一张一弛的效果。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体现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①从爱国的角度分析:从张切糕的回答“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可知张切糕有气节,“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宁死也不为侵略者做切糕,他是英雄,是爱国者,令人敬仰;李切糕获得绝技后,“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他不仅给日本人送切糕,最后竟沦为汉奸,遭人唾弃。
②从敬业的角度分析:张切糕做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粘,香气四溢”技艺高超,卖切糕“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手法准,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手艺;李切糕技艺一般,卖切糕时“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切糕早都凉透了”还喊“切糕热啊!”,欺骗百姓,这是不敬业。
③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爱国”“敬业”这两个价值准则,爱国第一,敬业第二,并相辅相成。张切糕坚定民族大义,侵略者日本人“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他坚信爱国高于技艺,人品重于技艺,最终虽然死在了牢房,但是成全了他的爱国之心;李切糕凭借自己窃取来的一技之长媚敌求荣,由一介切糕者沦为了名副其实的汉奸,有技无义,最终沦落到了被枪毙的下场。在“爱国”“敬业”这两个价值准则中,爱国第一,敬业第二。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