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五十多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十多个
巴金
“走罢,这儿不是我们立足的地方。”大家这样嚷着。各人把身边的一个小包�}挂在一只膀子上,另一只手里提了一点东西,陆续走出了那个茅棚,并没有一点留恋。    
在一条狭小的土路上,他们大步走着,人数是五十多个。天是个阴天,从昨夜就刮起北风,也有人想到会落雪。但是他们不能够再在这个村庄里住下去了。
这行程并不是最近几天里才开始的:半年前洪水淹没了他们的故乡,冲去了这一年的收获,之后大兵又经过那村庄,带走了剩下的一些东西,烧掉了一些房屋。每个人只剩了几件衣服,两只空手,一条性命。于是他们含着眼泪离开了故乡,这村庄从前曾经被他们当作父母般地热爱过。
他们就这样走上了漂泊的路途。他们经过了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一座山又一座山,在破陋的茅棚里,在草枯了的原野上,在叶子整夜颤抖的树林中,拾了大堆的枯叶铺在地上,卸下了小包被,拿出可以当作被褥的东西裹住了身子,就这样度过了寒冷的夜,一夜,两夜……夜晚永远是寒冷的,周围的一切也都是;温暖的只有他们的心,但是渐渐地心也有点冷了。
“歇歇罢,住下来罢!”每个人的心里都叫出来这样的呼声。没有一个人是例外。
然而有几个人却说了:“走罢,再往前面走罢!”这也是众人的呼声。
他们由一条蜿蜒的土路渐渐地转到山坡上去。路是曲折的。天依旧阴沉着,风刮得更急,
空中飞扬着砂石。五十多岁的张公公两次在山坡上滑倒了。他躺在路上,弯着身子,喘着气,花白胡须上沾了粘液,尘土盖满了他的瘦脸,眼睛半开着,眼光失神地望着天空。一些人停了脚步围着来看他,小王帮忙把他扶起来,又扶着他慢慢地往前面走,他们两个人便留在后面。
他们依旧吃力地在蜿蜒的山路上走着,成了一根曲折的长线。人数是五十多个。
雪花开始在空中飞舞,飘到了一些人的脸上、手上。“落雪了!”大家吃惊地叫着。无数白色细点弥漫在空中,渐渐地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像有什么人撕碎了几床破棉絮从上面撒下来一般。
下山的路本来是比较容易走的,然而路已经湿了,后来就成了泥泞,雪垫起来把满山都染成了白色,树木也盖上了雪花。周围是静悄悄的。没有别的行人。望过去前面白皑皑的一片,山脚下有些人家也被雪掩盖了。只有一条小河还在发亮。
他们口里嘘着气,用手拂拭脸上的雪花,时时把红肿的手放在嘴唇边吐热气来使它们暖和。
他们只管往前面走,没有吵闹的声音,两三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或者一个紧跟着一个,这样成了一个长列,在白的雪地上慢慢地走着。天空更加暗淡。夜在张它的网罗。前面是森林。    
天完全黑了,小孩的哭声打破了众人的沉默。
“火,火!亮!……”先是一个孩子的声音,接着许多人在叫。
但是火柴被雨和雪弄湿了。
“走罢,我们走快点,没有亮也要走!”一个雄壮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来,那是铁匠冯六的声音,这个高大的壮年汉子,他的声音压倒了一切。
“好。”两三个人答应着,以后就不作声了;然而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起了同样的回应:“走罢。”
“看,前面不是灯光吗?快走!”铁匠冯六的声音又响起来,依旧是十分雄壮,压倒了风和雪。
“是啊,灯光!”每个人在心里应道。然而前面并没有灯光。
在后面张公公已经不咳嗽了。小王和红鼻子陈三两个人挟着他走,却不曾留心他的身子渐渐地僵硬了。
“我走不动了!歇歇罢。灯光,为什么灯光就没有了?”木匠阿四哀求似的叫道。
铁匠冯六把头抬起来望着头顶上露出的一段天空,天空是深沉的,黑暗的。一些白的雪花在他的头上飞舞,冷冰冰地落在他的脸上。
“走啦,大家在一块儿,五十多个,还怕什么?我们有的是力气!”那些人差不多说出了同样的话
“那么我们就走罢!”铁匠冯六用坚决的声音说。过了好一会儿他又加一句:“我相信夜就要完了。”
在他们的周围依旧是黑暗的夜。
“走啦!”铁匠冯六用了全身的力量在跟疲倦斗争,他粗暴地叫起来。“赶快走,前面就是村庄了!”其实村庄是在他的心里。那里照耀着阳光,许多人唱着歌在田地上、在店铺里劳动。他走进一家铁匠铺,拿起一个大铁锤,向着一块炙热的红铁打下去,好家伙!火花四面溅……
赶快走,赶快走,
不到死,不罢休。
我们有的是胆量,
我们有的是力气……    
他用了粗暴的声音和山歌的调子唱出这几句话,他觉得身子比先前轻松了些。
小王和红鼻子陈三两个接着唱起来,几个孩子也唱了,后来大部分的人都唱了。大家都感觉到这时候从什么地方来了一殿热气。他们忘了黑暗,忘了困苦,忘了疲倦。他们永远唱着刚刚产生的简单的歌……
于是天亮了。没有风。树林留在后面。在他们的眼前是一片白皑皑的田地,雪在地上发光。一个美丽的村庄躺在他们的脚下。一些人家的屋顶上冒出了灰黑的烟,从雪堆里冒出来直往上爬。另一些人家里送出了雄鸡的啼声。
他们望着这个村庄叹了一口气,淌出眼泪来了。
铁匠冯六望着那个村庄,眼睛里发出光来。他回过头来捏紧拳头,用眼睛计数了同伴的数目,安慰地自语道:“还是五十多个,有手,有脚,有胆量,有力气。”于是他微笑地对他们说:“我们快往前面走罢,村庄就在面前了。”
1932年冬在上海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村子因天灾人祸无法继续居住,五十多个村民便含泪离开了村子,在漂泊的途中,众人围绕是否走下去发生了争执。
B.看到美丽的村庄之前,五十多个人走过了许多城市、村庄、大山,始终没有找到立足地,但他们没有放弃,依然艰难前行着。
C.冯六是五十多个人跋涉时的精神领袖,他总在人们濒临绝望时用鼓舞的话给人希望,并最终带着人们找到了落脚村庄。
D.文中五十多个人走过的狭小的土路、蜿蜒的山路、泥泞的下坡路和黑暗的森林路,象征着中华民族艰难的行进历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弯”“喘”“花白胡须上沾了粘液”“眼睛半开着”等细节刻画了一个逃荒老人的形象。    
B.小说将现实生活中没有灯光与众人想象看到了灯光进行对比,突显了跋涉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人们的乐观向上。
C.文中“五十多个”意蕴丰富,既指不停跋涉的五十多个逃荒人,也指艰难困苦中不断前行、不懈追求的中华民族。
D.小说具有深刻的暗示性,如众人经历了艰难跋涉后终于看到美丽的村庄,暗示了中华民族一定会迎来胜利。
8.有人评价巴金的这篇小说富有诗意,请从情节、语言两个方面加以分析。(4分)
9.小说在铁匠冯六告诉大家前面就是村庄时描写了他心目中的村庄,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A(“在漂泊的途中,众人围绕是否走下去发生了争执”错,没有“争执”,只是个人有不想走的想法,但最终都是说服自己走下去。)
7.B(“小说将现实生活中没有灯光与众人想象看到了灯光进行对比”错,小说只是叙述,没有运用对比。“突显了跋涉环境的恶劣”也无法体现。)
8.①小说情节淡化。文章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只是对五十多个逃荒者在寻找新家园的途中冒风顶雪、携手前行进行描绘。②诗化的语言。文中多处运用长短句,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使文章富有诗化色彩。如“于是天亮了。没有风。树林留在后面。在他们的眼前是一片白皑皑的田地,雪在地上发光”。(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9.①展现了冯六心目中的村庄及其向往的生活,表现了冯六对生活充满希望,塑造了积极乐观的人物形象。②将想象的生活与现实困境形成对比,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残酷,突显了众人坚毅的品格。③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想象的村庄与生活情景隐喻着一个民族的光明前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4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