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彦《一个危险的人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危险的人物
王鲁彦
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
一切都还满意,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他把领子翻在肩上,前胸露着一部分的肉。外衣上明明生着扣子,却一个也不扣。
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彳亍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彳亍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①
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②
“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
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
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平。
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
“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
“什么叫作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西!”
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
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绕,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中撒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作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
这消息像电似的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叫女仆把子平喊来。
“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
“知道的。”③
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
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他像一个阎王,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他几十年心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这畜生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到县里。
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
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
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听见一阵橐橐的皮鞋声。她回头细看时,那人已隐没在雾中了。林家塘没有第二个人穿皮鞋,她知道那一定是子平逃走了。她急忙跟着皮鞋声追去。路上遇到了明生,便叫他跟去,因为她自己是小脚,走不快的。
雾渐渐淡了起来,隐约中,脚步声忽然没有了,子平已走入小路。“哼!看你往哪里逃罢!”
明生喃喃地说着。忽然树林中起了一声狂叫,吓得他连忙站住了脚步。对面的山谷猛然又应答了一声。他看见子平捻着拳头在那里打起拳来了。
他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
雾已完全敛迹,太阳很明亮地照着。明生忽然看见对面来了十几个人。前面走的都背着枪,穿着军服,后面的是林家塘的邻居们,为首的是惠明先生,他们似已知道子平逃走,追了来的。“逃走了,逃走了!”大家都大声地喊了起来,“快去,快去!怕有手枪呢!”那些兵很快地卸下刺刀,装上子弹,往树林包围了去。子平似已觉得,飞步往树林外逃去。
突然间,一阵噼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
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
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啁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蜢跳跃着,粉蝶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④
多么美丽的乡村!
1927年
(选自《鲁彦作品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林家塘村民的视角看,“一个危险人物”指的是子平。小说以此为题,也暗含作者的思考:到底谁是危险人物?
B.文章开头部分粗笔勾勒了子平这一人物。“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一句表明,村民对他师长的身份的不满。
C.小说中多次写到的雾气,既是写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象征义。象征当时的林家塘村社会环境的阴暗、不清明。
D.文章对子平很少有客观视角的叙述,呈现出来的是村民眼中看到的、心里猜度的,以此表现村民对子平的不理解。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中“奇异”一词表明村民对子平言行举止的不理解,反映出他们的愚昧落后。
B.句子②中明生和仁才用“难以入目”“丑态”评说子平,可见他们对子平的抵触心理。
C.句子③中的“毫不介意”,既是子平勇气的一种表现,也是他缺乏斗争策略的表现。
D.句子④中“美丽”一词是林家塘人除掉子平后的主观感受,认为村里终于风清气正了。
8.“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这一段写出了慧明的多重心理状况。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文中有多处对林家塘景物的描写,请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答案:
6.B(B项,“村民对他师长的身份的不满”理解不当,根据后文“一切都还满意,只有一件,邻居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子平的衣服”可知,最初村民只是对他的衣服不满。)
7.D(D项,“是林家塘人……”说法不当,根据原文分析,最后一段是从作者的视角进行的描述和评价,这句话用的是反语,是作者对林家塘的讽刺和批判。)
8.①得知侄子子平是一个危险人物而愤怒;②认为林家塘人能明察事情真相不至于令事态更严重而庆幸;③担心自己的名声因子平而受损;④下决心亲自带人处置子平。(每点1分)
9.①第一处在文章第3段,细致地描绘了林家塘的美景,展现了林家塘的清幽、宁静之美。但如此美景在林家塘人看来也不过是砍柴的地方,这与子平能与自然心灵相通形成对比。②第二处写炎热过后的雷雨场景。用狂风大作表现林家塘村民的胆小怯懦,与子平行大胆地走在雨中形成对比。③第三处描写奇异的天象,为此后子平遇难营造了一种阴郁的气氛,也表现了村民的愚昧落后。④第四处在子平遇害前早晨景物的描写,突出“浓厚的雾”“炊烟”“淡淡”的太阳光等,此处的描写颇具讽刺意味,对于林家塘人来说,清明的世界就是消灭子平这种异质分子。⑤第五处是子平遇害后景物的描写,突出与文中第一处的景物形成照应,突出所有的一切都“如往日一般”,表现了林家塘村民没有任何的变化,充满了讽刺意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9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