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早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族,看样子是修茸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 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捉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枢上的砖块参差不齐, 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伴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数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从孩子身边伸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炸呀!有种的来炸呀!”
没有比这再急人的了。望着敌兵那狰狞的面孔和那一条条乱踢乱蹬的小腿,我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着,麻沙沙的疼。“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 单腿跪在窗前,脸频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若,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 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老胸前的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
我和班长热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竞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

那场肉搏战结束了以后,因为我胳膊上受了伤,在继续向前进攻的时候,副班长要我留下来照顾班长, 顺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们哄到一个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会儿,才在这小屋里找到了班长, 原来卫生员为了担架走动方便,把他背下来了。
我迸房的时候,班长紧闭着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着,血,随着呼气,不停地冒肴血泡, 从伤口里涌出来。在他身边趴着个小女孩儿,我认出,她就是拼刺刀时班长用手接住的那个孩子。她趴在班长的肩膀上,正叉开小手扒着他的跟皮,一面轻轻地叫道:“叔叔,你说,我长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妈吗? 你说呀……”看见我进来了,慌忙停住了嘴。
“能,一定能……”半天,班长才应了声,随着睁开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说:“看,这孩子非要跟着我不行。知道么,这里是个孤儿院呀!唉,没爹没娘的……可那些狗东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头皱起一个大疙瘩。每逢谈到敌人,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喘息了一阵,又伸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问道:“珍珍,你长大了,除了找你爹妈,还干什么?” “我就走!”孩子说,脸上流露出一种果决的神情,“我走了,嬷嬷块就再也捞不着打我啦!”
这话说得真揪心。班长长抽了口气说:“看,孩子的心眼都给堵得死死的了。对于将来,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着孩子的脑袋,仔细看了一阵,忽然脸色舒展开了,眼睛变得乌
亮――每逢谈到顺心的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向着我动情地说:“老刘啊,要是将来胜利了,再到这里来看看,那有多好啊!”
就在这时,卫生员带着担架来了,我们正要扶他上去,谁知他的伤势突然恶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来。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仲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成明白,是想找点什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本。他闭上眼听,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读下劲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听着,还在一股劲地揉着班长的胳膊:“叔叔,你说呀!……” 但是,这位叔叔的话已经说究了,他永远不能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知道,要让这么小个孩子慢得这个道理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战士心里的声音,一个战士留下的遗嘱啊!我掏出钢笔,把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到小本子上,交给了孩子……
1959 年 9 月 9 日(有别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敌兵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还阴阳怪气地叫喊着挑衅的话语,这肆无忌惮的暴行显示出他们的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B.“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描绘了战场上突然的安静,突出了这种寂静带来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C.被班长接住的女孩,在班长受伤、紧闭双眼以及临终前都说过一句话“叔叔,你说”这两句话含义相同, 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
D.小说中的班长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牺牲,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写砖块有的“是新补上的”,有的“参差不齐”,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们的军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B.本篇小说既有对班长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也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 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合理真实。
C.本篇小说和《百合花》叙述顺序不同,但在叙事风格上都同样细腻,善于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本篇小说叙述节奏较快,叙事性较强,而其另一篇《党费》在记叙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叙述节奏较为舒缓。
8.文艺评论家侯金镜评价王愿坚写人物,“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捕捉性格?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刹那,那一瞬间”,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 分)
答:
9.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长”这一称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坚持大量使用“班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6.C(第一句隐含着女孩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二句话是在班长临终前,女孩希望班长能够给她留下一些宝贵的话语或者嘱托。)
7.B(本文并没有设计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的情节,而是重点突出了突击队队员关心孩子、英勇战斗的情节。)                                                                             8.①在敌人挟持孩子射击的紧要关头,班长果断决策,刺刀作战,展现了一个刚毅果断、勇敢无畏的勇士形象。②在冲进楼房肉搏的当口,班长直接用身体护住孩子,惨遭刺伤,展现了一个奋不顾身、无私忘我的英雄形象。③在生命垂危之际,班长不顾自己的伤痛,一心想着留给孩子更多些嘱托,展现了一个关爱后代、胸怀博大的长聚形象。(答出 2 点得满分)
9.①有利于人物塑造: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突出了班长的身份和领导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决策和行动背后的意义。
②有助于情感表达: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战士们对班长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③保持叙事的连贯性:使用特定的称呼来指代特定的人物,避免使用“他”时可能产生的混淆和中断,使故事的叙述更加流畅。
④突出小说的主题:通过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突出班长作为革命战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答出 3 点得满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