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沾衣欲湿杏花雨
肖复兴
六十三年前,我升入初一,在这所陌生的中学里,同学之间往来不多,大家都显得有些孤独。
非常奇怪,我的第一个朋友,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他比我高两个年级,读初三。仿佛他乡遇故知,在校园里走着走着,偶然间相见,一下子电火相撞一般,那么快便走在一起。
他叫小秋,人特别白净,长得也英俊。这是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心里总是这样偏颇地认为,好朋友,应该都是长相英俊的才是。
那天,一路上,主要是他对我说着话。印象最深的是,他读的课外书真多,一路上不断向我讲起了好多书,这些书我不仅没有读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由于这样深刻的印象,我有点儿佩服他,还很有些自惭形秽。找这样的人做朋友,很有些像蹦一蹦才能够到树上高一些的叶子,让你努力不停地往上蹦,才会让自己有提高。小秋出现在我面前,有点儿像横空出世的侠客,让我看见了眼前一天晚霞似锦,是那样的明亮璀璨,令人向往。
那天,小秋对我讲起的很多书名,我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一本《千家诗》。他对我说:比起《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收录的都是律诗和绝句,简单好懂,也好背,好记,更适合咱们这样年龄的人读。
次日上午第一节课前,小秋到我们班的教室门前,把这本《千家诗》借给了我。
这是一本年头很老的线装书,纸页很旧,每一页,下面半页是一首诗,上面半页是一幅画,画的都是古时候的人物和风景。我以为是古书,起码也得是清末民初的书了。我回家后,立刻给它包上了书皮。我又买了两个横格本,开始抄上面的古诗。每天抄几首,一直把这一本《千家诗》抄完。抄录的第一首诗,是宋代志南和尚写的七言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校周六下午,一般没有课。
那个周六,上午最后一节下课后,我在食堂匆匆吃过午饭,就往外跑,想抓紧时间赶去文化宫。在食堂门口,遇见了小秋。我挺高兴的,不知道他在食堂门口是特意等我的。
他问我下午准备去哪儿?我告诉他去文化宫图书馆。他说我和你一起去!我们两人来到文化宫图书馆,各抱着一本书,像老猫一样蜷缩在软椅上,待了整整一下午。
黄昏时分,我们走出文化宫,穿过天安门广场,走到前门楼子,再往东拐,就拐进我家住的老街。我知道他是特意陪我走到这里的。
他忽然对我说:明天星期天,你有空吗?
我这才明显感到他明天有事,便忙对他说:有空!有空!你有什么事情吗?
我想让你陪我去一趟东北旺。
我对他说了句:行啊,没问题!
第二天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我早早赶到电车站,谁想到,远远看见小秋站在电车站前了。
倒了好几回车,公交汽车一直往北开。乌云低垂,只能隐隐看见西山起伏的淡淡轮廓。在车上,小秋对我讲了去东北旺的原因。他的父亲犯了什么经济案,到劳教农场劳教六年。这个劳教农场,就在东北旺。这是他刚上小学六年级发生的事情。妈妈觉得这事情太让她感到羞耻,所以从来没有到东北旺看过一次爸爸,而他有空就来东北旺看望爸爸。
每一次来,坐在长途汽车上,心情都特别难受,特别想有个伴儿能陪陪自己,自己也好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找谁说呢?所以,犹豫了好久,想到了你!……
小秋这样对我说,让我好感动,我知道这是友情带来最真诚的信任,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友情,这样的信任。我们的友情,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听完小秋的话,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望望小秋,他并没有望我,而是扭过头望着车窗外。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
车子在东北旺的站牌前停下来,只有我们两人下了车。还要走老远的路,才到劳教农场。走到半路,我们走出一身汗。前面有一棵山桃树,鲜红的山桃花开得正旺,让阴云笼罩的田野有了明亮的色彩。小秋指着树说,咱们到那儿歇一会儿。他想得周全,带来了义利的果子面包和北冰洋汽水,让我先垫垫肚子。
那天见到小秋爸爸的具体情景,记不太清了。我们从东北旺回到城里,天已黄昏。我送他坐上有轨电车的那一瞬间,一步紧跟着也迈上了电车。小秋吃惊地问我:你这是干嘛呀!
我对他说:我送送你!
他望望我,没再说话。在拥挤的车厢上,我们从来没有挨得那样近过,能闻得见他身上的汗味,甚至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我想,他肯定也一样。那时,我想这应该就是友情的味道,友情的心跳吧。
下了车,小秋没有再说什么,任我陪着他走到沙子口。一路上,我们默默地走着,没有说话。我们在沙子口的路口分手告别,他突然伸出双臂,拥抱住了我。那一刻,稀疏的街灯亮了起来,在阴云笼罩的夜色中,浑黄的灯光洒在我们的肩头。
返程的途中,憋了一天的雨,终于下了起来,不大,如丝似缕,沾衣欲湿。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净英俊是小秋给“我”的第一印象,符合“我”对好朋友的期待,校园偶遇两人就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
B.与小秋的初次交谈中,他“读的课外书真多”使“我”深感佩服,同时“我”也由此受到了激励。
C.小秋借给“我”的《唐诗三百首》,由于“我”感觉深奥难懂,他只好借给“我”好背好记的《千家诗》。
D.文末小秋与“我”“默默地走着,没有说话”,这表明他们经历了劳改营探访之后,内心充满了忧伤。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各抱着一本书,像老猫一样蜷缩在软椅上”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全身心沉浸书中的世界的情形。
B.“我知道他是特意陪我走到这里的”中的“特意”,强调小秋有事想对“我”说但又犹豫不决的心理,为下文东北旺之行做铺垫。
C.小秋说完自己的遭遇后,“没有望我,而是扭过头望着车窗外”,此处细节表现了他此时内心的忐忑,担心会被好友嘲笑看不起。
D.文中,小秋像大哥一样热情主动,“我”像知心小弟一样体贴陪伴,两人双向奔赴,他们的言行、感受共同决定文本的行文节奏。
8.本文语言简洁,意蕴丰富。请以两人前往东北旺一路的景色描写为例,简要分析其中的意蕴。(5分)
9.文中对雨和杏花的着墨不多,文章却以“沾衣欲湿杏花雨”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6.(3分)B
7.(3分)C
8.(5分)
①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预示了东北旺之行将揭开一些悲伤的往事;
②车上看到乌云低垂,引出小秋父亲犯案劳改的事情;③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衬托出小秋说完他父亲的事后两人沉抑的心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以诗句为题,强化了文中诗意般的纯真友情,丰富作品的审美意蕴;
②诗句的意境与文中所写少年纯真友情有相似之处,提示了文章内容;
③诗句描绘的是春风拂面般的情致,以此为题,表达了“我”对发生在六十年前这一段经历的美好记忆,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赞 (0)
西尔万・泰松《对抗时间的旅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申平《三嘎养牛》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