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黑狗》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  狗
弋舟
时隔多年,贺轶宁驱车还乡,奔赴女儿的婚礼。一条狗从盘山公路左侧的陡坡滚下来,被他那辆租来的比亚迪汽车撞飞。那条倒霉的狗,像是辆没刹住的车,裹着股黄尘腾空而来。它的“制动”失灵了,或者干脆就是条疯狗。俨然一条浑圆的土黄色麻袋从天而降。事实上,贸轶宁一刹那也以为被自己撞飞的是一只塞满了土豆的麻袋。土豆与麻袋,在贺轶宁的故乡经验里,缺一不可,全然是一体的。离乡多年,故乡打在他灵魂里的烙印,一瞬间,在这突发的状况下被激活了。
他伸手去摸放在副驾驶座椅上的手机,手机摔在下面了。他侧身去捡,被安全带勒紧的前胸一阵刺痛。他镇定下来,拨通了女儿的号码――这会儿,她应该穿上婚纱了吧?
“贺音,我出事故了。”
“12点能赶到吗,爸?”
“应该能吧,不知道!”
“――噢!什么事故?”
“撞上了一条狗。”    
“没事吧?”
“我没事,应该没事。”
“车呢?告诉你别租车。”
“不知道,也没问题吧。”
“你觉得你还赶得到吗?”
他一下子不知如何作答,感到自己也说不准。
“车能动的话就赶快上路吧。爸――实在赶不及也没关系。”
女儿吸气的声音被他听到了。那是很长的一口气,人往往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才这么吸气。
“你要忙起来了吗?”
“是,”贺音说,“这是办婚礼,我是新娘,我们不要为了条狗添乱,好吗?”
他挂断手机,发动车子,将车倒至安全的位置。正当他准备重新上路的时候,又一条狗出现在前方。是条脏兮兮的黑狗,骨瘦嶙峋,屁股后面光秃秃的没了尾巴。黑狗冷静而稳重地立在公路中央,像一个断案的执法者。它并没有靠近那条奄奄一息的同伙,只是一动不动地看着车内的肇事者。
没错,贺轶宁觉得这条狗就是在和他对视。他见过很多狗,但没有被哪条狗这样直愣愣地对视过,不禁有些发虚。他长摁了一声喇叭。黑狗退缩了一下,来回捌腿,抽风一样,继而重新站稳了脚跟。他发动了车子,车速不快。但那条黑狗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他再次长摁喇叭。黑狗的耳朵竖起来,它居然不退反进,向前逼近了几步。贺铁宁不由自主地将车倒后了一点,随即暗骂自己是个没用的蠢货――这不是露怯吗?
“真是见了狗了。”他低声诅咒。
过了会儿,他重新启动引擎,发狠向前冲去。在发动机的轰鸣中,黑狗跳将起来,有个本能的躲避动作,而后竟赳趄着,腾空反向迎了上来。贺轶宁手脚并用,急打方向盘,同时踩下刹车。车体飘移,他应激着倒车,但无法确认车子是被左侧的山体弹了回来还是被自己驾驶出的结果。
腾挪后的黑狗也是半天找不到重心,嘶吠着踉跄。而那条卧地不起的狗,肯定是死透了,但狼藉遍地,死相有股喧闹的、热气腾腾的活力。活着的,那条无畏的、没有尾巴的、骨瘦嶙峋的黑狗,靠近了它的同伙,仿佛怀着某种审慎的悲伤,一边低吠,一边警觉地看向他,不时伸长舌头舔一下公路上迸溅着的血污,然后又重回当道的最佳位置。人和狗对峙在黑暗逼仄的六盘山公路上。    
世界倏然阒寂,是那种比无声更加无声的静默,但又是陡然地喧哗一片,哨音般的尖削。他分明感到自己的听觉转化为了视觉,有道可视的声音,像大幕一样从空中落了下来。
席地漫天的大幕里,他看到了自己的前妻,贺音的母亲,倔强地拦阻着他的去路。此刻,他的脑子里还原了十五年前离家时的一幕,又一次绝望地领受着某种古老的顽强,就像此刻黑狗与他形成的困局。
贺轶宁五十五岁了,在宁夏时,他做过数学老师,公务员,到海南后,他做过一家报社的财务,狼狈时开过餐馆,当过旅游品加工厂的业务经理,在岛上十五年,女儿来看过他两次。此刻,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了痛苦,因为无能和无果,还有无力,杂糅成了一股无助的、对自己深感厌弃的情绪。现在那条黑狗似乎也无视他了。它专心地舔着路面,不时抬起头吡下牙,像是嘴里的滋味过于浓厚了。
“滚开吧,”他吼,“把路让开,不想死就给老子滚远点儿。”
他拍打着方向盘,又用空矿泉水瓶指着它挥舞,但那条狗纹丝不动。
后方响起了汽车喇叭声。出现了一辆灰色的越野车,他看见一个穿着皮衣的男人从车上跳了下来。他的心悬了起来,举目张望,天啊,那条黑狗竟凭空神秘地消失了。
那个男人走近死狗,背略微有些驼,似乎年纪不算小了。但他的派头,还有皮衣和皮手套,让贺轶宁一下子拿不准。男人弯下腰,看了会儿死狗,用下结论的权威口气说,“野狗,够肥的,肯定没少叼羊。”
“还有一条。”
“在哪儿?”
贺轶宁下了车,他觉着自己再不下车就丢人现眼了,但他依然很紧张,眼睛四下打望,警惕那条黑狗不期然又蹿了出来。
“刚刚还挡在这儿。”
“正常,这条路车少狗多,经常有被大卡车碾爆的,黏在路面上像一摊长了毛的奶油。”男人说得很生动,“你这条还行,算个全尸。”    
贺轶宁不知怎么接话,因为男人说得好像他还占了个不小的便宜。男人转身去看那条死狗。“可不能扔在这儿,”男人说,“拐弯的地方,吓了人容易出事故,咱得把它弄走。”
“怎么弄听你的,兄弟。”
“兄弟?”男人回过头,冲他扬了下手套,“我都快七十了,吃过的羊比你见过的都多。”
他愣住了。
“这狗你不要吧?眼看着入冬了,正好煮一大锅。”
“不不不,我不要。”
走到丰田越野的车尾,那男人掀起后盖,和他协力将死狗扔了进去。然后,男人上了越野车,按一声喇叭,左手从车窗伸出来,摆一摆,扬长而去。
他站在公路上,感到全身发软。在这条归乡的路上,他碰上了两条和他势不两立的野狗,又碰上了一条礼遇他的硬汉,两者叠加,只能令他倍感自己的无能与软弱。他差不多是拖着腿回到了车里。
他不再急于赶路了,仰靠在座椅里,等着胸中的潮汐退去。他用手机搜索遇到“黑狗”的说法,嗯,有说不吉利的;但也有辟邪镇妖之说。他还搜到了一条丘吉尔的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接着,他又一次看到了那条黑狗。黑狗蹲在前方的公路中间,像一尊叵测的、命运的化身。它仿佛怀着某种审慎的悲伤,遥遥凝望着他,凝望着这个站在海面一般暗自涌动的山道上的人。
(节选自《拿一截海浪》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轶宁为奔赴女儿的婚礼租车还乡,途中撞死了狗,还得与另一条狗焦灼对峙;这趟糟糕的返乡之旅也隐喻了想体面回乡的主人公的不体面人生。
B.小说中写贺轶宁出了事故之后,和女儿进行了紧张而浮躁的通话,不仅可以看出女儿的焦急、无奈、埋怨,也可以表现出父女之间关系的不亲近。
C.黑狗在越野车出现后不见了,在最后又出现了,这些具有魔幻色彩的诡异情节,说明归乡之路完全就是这个家庭破碎、事业失败的小人物的幻觉。    
D.小说叙写一场人与狗的对峙中所呈现的心理图景和生命状态。主人公被突如其来的阻断所激发,重现往日景况,释放累积的情绪,梳理芜杂的心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故事讲述全面、立体、流畅,如上帝之手给读者开了一扇全景天窗,并指引读者直接参与了这一“搅乱”主人公命运的过程。
B.作者设置了一个救主人公摆脱困境的人――开着越野车,充满生命力,象征某种男性胜利的硬汉老头,这个刚强、充满力量的老头与贺轶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小说中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深意,如“黑暗逼仄的六盘山公路”象征着主人公蜿蜒曲折的生命路程,而“路遇黑狗”正是贺轶宁遭遇中年困境的外化体现。
D.小说通篇语言质朴、简洁、平白如话,这种语言风格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个人境遇的同情,也引发了读者对中年人生活境况的思考,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8.小说中两段画线的文字叙写了主人公过往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9.小说中的“黑狗”是作者集中描写的物象,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
6.C(3分)(“归乡之路完全是……幻觉”说法错误,黑狗可以看做主人公心理的外化,因此具有某种似有若无的虚幻色彩,但不能说它就是幻觉,而应理解为某种心理情感产生的触发物或寄托物,当然更不能说整个归乡之旅都是幻觉。)
7.D(3分)(“小说通篇语言质朴、简洁、平白如话”说法错误,本篇小说语言也不乏典雅、含蓄之处,如多处对“黑狗”描写的词句。)
8.(5分)答案示例:
(1)人物上:通过交代主人公的人生际遇,更全面、立体地刻画了一个面临着家庭破碎、亲情淡薄、一事无成等中年困境的主人公形象。
(2)情节上:照应了上文贺轶宁与女儿打电话时关系生疏的情节,也为后文贺轶宁因为人生失败对自己感到厌弃提供了原因。
(3)主题上:这两段文字交代了导致主人公中年困境的原因,从而引发读者对中年人复杂心理、生存压力的关注与思考。
(4)表达效果上:插叙手法的运用,补充交代了小说的相关情节,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行文避免平铺直叙,富于变化。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2分,答满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答案示例:
(1)黑狗是阻止贺轶宁回乡的现实障碍:从天而降的黑狗凶猛难缠,成为横亘在一个几近溃败的返乡者与女儿的婚礼之间的障碍物。
(2)黑狗是主人公生命困境的具体象征:黑狗“像一尊叵测的、命运的化身。……凝望着这个站在海面一般暗自涌动的山道上的人。”暗示黑狗就是主人公人生道路上中年困境的形象化表现。
(3)黑狗是中年失败者黯淡内心的投射:又脏又瘦、狼狈不堪的黑狗就是潦倒失败的主人公自己;黑狗拦路,就是他对自身的否定和对仅剩的自尊的维护,这些心理使他难以坦然地回乡。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7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