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天空的点缀》牛汉《半棵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天空的点缀
萧红
①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这东西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是理想着的事情)。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好像还带着轮子,飞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缝际出现了一下,云彩又赶上来把它遮没了。不,那不是一只,那是两只,以后又来了几只。它们都是银白色的,并且又都叫着呜呜的声音,它们每个都在叫着吗?这个,我分不清楚。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节拍像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调子,
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
②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午饭时用过的家具,我要去洗一洗。刚一经过走廊,又被我看见了,又是两只。这次是在南边,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银白色的,远看有点发黑,于是我听到了我的邻家在说:
③“这是去轰炸虹桥飞机场。”
④我只知道这是下午两点钟,从昨夜就开始的这战争。至于飞机我就不能够分别了,日本的呢?还是中国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为是从北边来的,到南边去的,战地是在北边中国虹桥飞机场是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头:是日本打胜了吧!所以安闲地去炸中国的后方,是……一定是,那么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的屠杀,一定要像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有止境……
⑤很快我批驳了我自己的这念头,很快我就被我这没有把握的不正确的热望压倒了,中国,一定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日本遭了些挫伤。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的阵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呢?
⑥风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手里的家具,感到了点沉重而动摇,一个小白铝锅的盖子,啪啦啪啦地掉下来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着,我追住了它,就带着它到厨房去。
⑦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因为东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弹都在开裂着。甚至于那炮弹真正从哪方面出发,因着回音的关系,我也说不定了。
⑧但那飞机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见了的,我是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不,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
⑨但在我的窗外,飞着,飞着,飞去又飞来了的,飞得那么高,好像有一分钟那飞机也没离开我的窗口。因为灰色的云层的掠过,真切了,朦胧了,消失了,又出现了,一个来了,一个又来了。看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
⑩一个钟头看着这样我从来没有看过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我看着桌上的台灯,台灯的绿色的伞罩上还画着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乱的衣裳,平日弹着的六条弦的大琴,依旧是站在墙角上。一样,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样,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点不一样,还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对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
文本二:
半棵树
牛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1972年于咸宁
6.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天空的点缀”指携带炮弹的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机,“点缀”有苦涩与轻蔑的意味,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
B.文本一第④段,天上的飞机使“我”对战事有了揣测,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达了对祖国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态度。
C.文本一第⑥段,“我”感到手里的家具沉重而动摇,是凝望天空思考很久的表现,由内心世界的描写回到了现实。
D.文本二把半棵树作为核心意象来塑造,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表现出半棵树钢铁般不屈的力量。
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苍白”“灰色”等词语奠定了文章灰暗的基调,划线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B.文本一中④―⑧段由战机产生种种联想和思考,类似内心独白,具有意识流的特点。
C.文本一中“啪啦啪啦”拟声词富有生活气息,在生活化的叙事中调整着散文的节奏。
D.文本二以“半棵树”为题目,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残缺感,设置了悬念,引发了思考。
8.作者在面对“天空中的点缀”的时候,内心有哪些变化?
9.作为同样注重抒情的文本,两文在运用的抒情方法及呈现的情感特点上有何不同?
 
 
 
答案:
6.B 7.A    8.①看到敌机,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
②心情平静后,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
③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自我安慰,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
④反复看短刀,表明想要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意识的觉醒。 9.(1)方法:①文本一综合运用借意象、场景描写抒情及直抒胸臆等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②文本二主要通过意象来抒情。
(2)情感特点:文本一表达的情感和缓、有变化;文本二表达的情感集中而浓烈。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
B.“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达了对祖国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态度”错误,文段有很多“我”的揣测,没有把对祖国的态度直接表现出来。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
A.“划线句用了拟人的手法”错误。并未运用拟人手法,“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是通感,以形写声。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心理变化的能力。
“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好像还带着轮子”,我看见的飞机和平常的飞机不一样,看到的是敌机,“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我分不清楚它们是不是都在叫着,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
“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心情平静后,“一定是,那么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的屠杀,一定要像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有止境……”,认为日本打胜了,去炸中国的后方,他们没止境的屠杀,这是很坏的事情,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
“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的阵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呢?”“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因为东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弹都在开裂着”,我揣测战争是谁胜利了,担心飞机上的炸弹落没落,对祖国形势的担忧,并安慰自己“中国,一定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日本遭了些挫伤”。“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把日本说成是“魔鬼”,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
“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对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反复看短刀,并认为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想扛起枪上前线,表明想要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意识的觉醒。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方法:文本一,借意象、场景描写抒情,描写了携带炮弹的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机,它们在天空来回飞的场面,“看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和痛恨。
文本二把半棵树作为核心意象来塑造,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表现出半棵树钢铁般不屈的力量。
情感特点:文本一,当我看到敌机时,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心情平静后,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接着是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自我安慰,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表达的情感和缓、有变化。
文本二先塑造半棵树倔强挺立的形象,再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的原因及结果,反衬出树的不屈力量。诗语句看似平静,实则沉郁顿挫,如急湍冲撞涧石,似猛浪怒拍礁岩,又像悬瀑飞击峭崖,气势雄浑,激荡人心,表达的情感集中而浓烈。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7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