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
(请将1~5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吞
噬(shì) 俯
瞰(kàn)
怂恿(sǒng) 吹毛求
疵(zī)
B.
酝酿(yùn) 污
秽(huì) 修
葺(qì)
恹恹欲睡(yān)
C. 婆
娑(suō)
箴言(jiān) 愧
怍(zuò) 惟妙惟
肖(xiào)
D.
娉婷(pīng)
腈纶(jīng) 轻
觑(xù)
戛然而止(ji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吹毛求
疵(zī)――(cī);
C.
箴言(jiān)――(zhēn);
D.轻
觑(xù)――(qù);
故选B。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旁骛 消声匿迹 咄咄逼人 颠沛流离
B. 眺望 根深蒂固 栩栩如声 不屑置辩
C. 禁锢 截然不同 狂妄自大 相辅相成
D. 云宵 纷至沓来 自出心裁 千钧重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B.栩栩如声――栩栩如生;
D.云宵――云霄;
故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敢于
见异思迁,切忌故步自封。
B. 除夕夜,一家人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尽享
天伦之乐。
C. 即便是在逆境中,她依然
锲而不舍地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追求。
D. “大胃王”吃播浪费问题的根本,在于一些人
哗众取宠,为了“流量”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褒贬误用,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B.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写家人的乐趣,使用正确。
C.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写人的恒心和毅力,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用来阐释“大胃王”的行为表现,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贡献。
B. 新建成的西宁市图书馆,为提升西宁市民的阅读水平提供了便利。
C. 通过党史分享会,使广大青年在重温红色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D. 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条件”或“场所”;
C.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D。
5. 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是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C.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曹刿论战》是其中的名篇。
D.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敬辞如“令尊、赐教”等,谦辞如“家父、见谅”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曹刿论战》出自《左传》,不是《战国策》。故选C。
6. 诗文默写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放、芳草新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诸葛亮强调淡泊名利与内心清静对君子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鸡声茅店月 ②. 人迹板桥霜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人不寐 ⑥. 将军白发征夫泪 ⑦.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⑧.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⑨.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⑩.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茅、庇、寐、淡泊、致”等字词容易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