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拉德伯里《微笑》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微笑  [美]雷・布拉德伯里
清晨五点,村庄覆满白霜。四周不见一缕烟火。但到了七点,薄雾在阳光下渐渐消散。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朝着广场聚集。这是集会的日子,是盛大的节日。
小男孩迅速站到两个高声闲谈的男人后面。天气清冷,男孩一边跺脚,一边往通红皴裂的手上哈气,他抬头看看两个男人身上油腻的麻布衣裳,又看看前面长队里的男男女女。
“奇怪,一个小孩起得这么早。”
“这孩子懂得欣赏艺术,接下来让你瞧瞧。”这个维护男孩的男人名叫格里格斯比,他问道,“孩子,你叫啥?”
“汤姆。”“汤姆,你接下来要把唾沫啐得干净利落,对吧,汤姆?”
“是的!”
汤姆望着队尾的方向出神。“他们说那是一个微笑的女人。”
“嗯,的确是一个微笑的女人。”格里格斯比回答。
“那是用颜料画在帆布上的?”
“他们说她已经有四百多岁了。”
“可能更久,没人知道现在到底是哪年。”
“公元2061年!”
“孩子,这是他们说的,那群骗子。说现在是公元3000年也行。这里之前乱过一阵子,可怕极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就是一片狼藉。”
他们拖着步子在冰冷的石子路上挪动。汤姆不安地问:“还要多久才能见到她?”
“再等几分钟。他们会把她挂起来。记住,汤姆,不能扔石头,他们是不会允许我们朝她扔石头的。”
“好的,先生。”太阳越升越高,空气也越来越热,周围的人都脱下了肮脏的外套。
汤姆终于忍不住问:“为什么要来这里吐口水?”
格里格斯比并没有低头看他,而是仰着头望太阳,他出神地将手伸向早已不在的口袋,摸索早已抽完的香烟。汤姆看他做这个动作已经有无数遍了。“这必定和仇恨有关。汤姆,我们是怎么落到现在这个下场的?城市里到处是垃圾,路面破碎得像七巧板,有一半的玉米地都在夜里泛光,发出辐射。那玩意炖汤很糟糕,你说呢?”
“是的,先生。”
“汤姆,人类憎恨一切,不管那是什么。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汤姆想起了过去几年的节日。有一年,他们在广场上撕碎并烧毁了所有的书,所有人都在大笑。一个月前的科学节,大家拖出了最后一辆汽车,都参加抽签,抽到好签的幸运儿就能给汽车一大锤。    
汤姆仿佛听到玻璃碎落一地的声音。
已到了正午。破败的镇子在温热的空气中发出恶臭。
“不会再回来了吗,先生?”
“什么,文明吗?没人想要它!你要知道,文明里一定有战争。”
远处,一个男人骑着马向镇子跑来,手里拿着一张纸。用丝绒绳子围起来的那幅画就在广场中央。最后,他们站到了广场上。汤姆觉得自己的心怦怦跳。
“来,汤姆,啐唾沫!”
四个警察站在围起区域的四角,他们站在那里是为了防止民众向区域内投掷石块。
“来这边,”格里格斯比在最后一刻说道,“每个人都会朝她吐口水,汤姆!快点儿,赶紧!”
汤姆站在画前,久久地凝望它。
“可是,”汤姆缓缓地说,“她好美呀!”
画像里的女人安静而神秘地朝汤姆微笑,汤姆与她对视,他的心像在打鼓,耳朵里响起了音乐。“她好美。”他说。
“注意!”
队伍陷入沉寂。现在大家都望向了马背上的男人。
“他们怎么称呼她,先生?”汤姆小心翼翼地问。
“那幅画?《蒙娜丽莎》,应该是叫这个,对,《蒙娜丽莎》。”
“通知!通知!”马背上的男人说,“奉上级指示,今日正午,广场上的画像将交到人民手中,以便民众参与销毁――”
汤姆还没来得及尖叫,人群就从他身边涌过。他们嘶吼着,挥舞着拳头,一步一顿地走向画像。刺耳的撕裂声传来。人群陷入激战,他们的手像千万只饥饿的鸟,奋力地啄食那幅画像。汤姆觉得自己几乎要被挤得穿过那件残破的艺术品了,他向前伸出手,盲目地模仿众人,抓到了一小块油帆布,猛一拉布,跌倒了,接着被踢到了暴动人群的外围。他看到人们摧毁画框,用脚踢破布,把布撕成狂欢仪式上抛撒的五彩碎屑。
只有汤姆在躁动的广场外静默着。小拳头正攥着那块帆布片,紧紧贴在胸前。
“嘿,汤姆!”格里格斯比叫道。
汤姆一语不发,啜泣着跑开了。他跑出镇子,跑到满是弹坑的路上,跑进原野,一路没有回头。他的手紧紧握着,蜷在外套下。
日落时分,他回到了那个小村庄。九点,他回到了破败的农场。在那里,他听到了家人睡觉时的呼吸声。他悄无声息地从小门溜了进去,躺下来,喘着粗气。
“汤姆?”母亲在黑暗中唤道。
“嗯。”
“快去睡觉。”母亲迷迷糊糊地大声说道。
汤姆躺下,平复呼吸。周围一片寂静。他的手紧紧握在胸前。
突然,他感觉到了什么,那是清冷洁白的光。月亮升得很高,一小方月光慢慢爬过汤姆的身体。他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抽出手,伸到面前。他深吸一口气,等待,然后摊开手,展开那一小块画布。
整个世界都在月光中沉睡,而他的掌上平放着那个微笑。
他借着午夜的白光端详它。然后,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微笑,可爱的微笑。许久后,他小心地把它叠好,藏起来,但是他依然能看到它。他闭上眼,微笑就在黑暗中。睡梦里,世界一片寂静,月亮在清冷的夜空中升起又落下,但那微笑依然在那儿,柔和而温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按照时间的推移进行,从早上五点到晚上月亮升起,描述了小男孩汤姆去参加盛大节日活动的故事,脉络清晰。
B.汤姆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科波菲尔一样,都坚强地追求和守护心中的美好,都有着独属于孩子的天真的心灵世界。
C.汤姆一大早就到广场参加销毁画作的集会,但家人并未同去,可见家人是反对销毁画作的,从母亲责怪他回来太晚可看出。
D.年代的模糊性表明小说中的事可能发生在将来的任何时候,但其表达的主旨对我们当下的世界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太阳和月亮的描写,既点明故事发展的时间节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背景,同时也衬托了人物心理。
B.小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如对格里格斯比摸索香烟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C.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对话,句式简短活泼,话题转换便捷,作者以此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充满可读性。
D.前文一再强调不能向画作扔石头,为后文人们破坏《蒙娜丽莎》的行为做铺垫,整个故事前后连贯,结构紧凑。
8.在同一天内,小男孩汤姆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艺术・文明・希望;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微笑。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案:

6.C     7.D
8.新奇向往→疑惑不解→震惊悲伤→幸福满足(一处1分,顺序不能颠倒。意思对即可。)
9.甲组示例:①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是绘画中的艺术珍品,可以看作是“文明”的代表和象征。
②本文主要事件是对这件“艺术”画作的毁灭,且这一毁灭还是人们的节日活动,这对读者极具冲击力。
③小男孩汤姆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希望”,他最终抢到了“微笑”的布片,领略到了艺术的美,心中“文明”的种子也被促醒。(答出“艺术”和“文明”所指,各1分;答出“希望”所指2分;将三者联系起来构成清晰的思路2分。意思对即可。)
乙组示例:①小说中的“微笑”首先指一幅画,是达・芬奇的名作,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小说中是人们泄恨的对象。
②小说的标题和画作有关:画作中,蒙娜丽莎以微笑面对人类,却被人类以野蛮的行为撕毁,象征着美好的文明被摧残和破坏。
③小说结尾处汤姆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借助月光欣赏“微笑”,珍藏“微笑”,更见“微笑”的珍贵,这也是作品的希望所在。(答出“微笑”所指2分;答出“微笑”的作用2分;构成清晰的思路2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3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