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中之鱼 莫言
1996年8月5日,你率领着装甲兵指挥学院数十名官兵,乘大卡车赴河北赞皇县境内的白草萍水库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连日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县境内几座小型水库决堤,道路多处被冲断。你们的卡车挣扎到赞皇县城时,再也无法前进。大雨时断时续,城内一片汪洋。你与战友浑身水湿,忍着饥饿和寒冷,站在车上待命。你们熬过了一个漫漫长夜。你患痢疾已经一周,妻子去东北探亲未归。①
昨天临行,你把两个熟鸡蛋装进衣兜,但此时你把它们忘记了。黑暗中雨声、水声喧哗。你心急如焚,肠胃绞痛。
8月6日凌晨,一个消息传来:在县城东10余公里处,槐河的河心岛上,有九名虹环拔丝厂的工人,已被洪水围困了一天一夜。地方政府派人乘木筏营救,但因水流湍急,没能成功。据气象预报,下午还将有特大暴雨,槐河上游的白草萍水库有可能决口,情况万分紧急。你主动请缨,挑选了26名识水性的官兵,组成突击队,拖着营救器材,�着没膝的浊水,冒着渐沥的冷雨,来到虹环拔丝厂的对面。面前的槐河,此时已与宽阔河滩上的庄稼地连成了一片汪洋。高大的电线杆被冲断,倒卧在水中;河中激流处,浊浪滚滚,水面上漂游着被连根拔出的树木和淹死的牲畜;河心岛上,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只露着灰色的房顶。九个工人站在大房顶上,显得很小。
岸这边,你和战友们,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你克制着焦急的心情,与院军务处刘处长和教练团刘参谋长沿河勘察了地形、水情,决定先涉水斜插到河心岛上游那两个隐约可见的浅滩上,然后再带绳泅渡到河心岛,架起绳桥,让受困群众扶绳脱险。你命令修理连指导员李明生第一个下水。这小伙子水性好,身强力壮。你打开一瓶白酒,让李明生喝了几口,又用酒搓红了他的身体。你盯着他的眼睛,反复叮嘱:“小心,小心!”李明生涉水冲上第一险滩。稍事休休息,又冲向第二险滩,但水深流急,浸水后的绳子沉重无比,他退了回来。你让刘参谋长带12名突击队员冲向第一险滩,支援李明生。李明生又向第二险滩冲去,前进30米,又退回,专业军士张永红接过李明生身上的绳子下了水。他前进了40米,被激流冲倒,滩上的同志们用绳子把他拖回来。战士阮波接过绳子下水,无功而返。
②
你心急如焚,脱衣下水,冲向第一险滩,与战友们汇合。你挂上绳子,冲向第二险滩。水势湍急,你的腿感觉到像篮球那么大的卵石在水下滚动。你和战友们终于站在了第二险滩上,面对着浊浪翻滚的主河道。在河的下游200米处,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像脆弱的玩具一样。一缕从乌云中透出来的血红阳光照耀着河道,也照耀着站在岌岌可危的房顶上的九名工人苍白的脸。他们已停止了喊叫,静静地向这边张望着。
你观察了几分钟水势,跟身边的刘参谋长商量,要亲自带绳子泅渡主河道。战友们急了,都争着抢绳子。你火了,指指正在那儿翘首盼望的群众说:“别争了,论水性你们谁也没我好,我曾经是你们的游泳教员!”你仔细地检查了绑在自己身上的救生绳,又检查了粗大的桥绳。你是那样的仔细,然后你要下水了。你回头望望身后的战友,用平常的目光。你对身边的刘参谋长说:“我现在感觉到肚子真有点饿了。”刘参谋长看着你灰白的面孔和乌紫的嘴唇,刚想劝你不要下水,你已经把粗大的绳子挂在肩上,扑进了激流。你在水中走了几步,便开始游泳。你感到彻骨的寒冷。沉重的绳子拖拽着你,使你无法施展游泳技术。在湍急冰凉的浊水中,你感到人的力量是那么微小。你是从浑江里游出来的孩子,浑江穿越你的故乡辽宁桓仁县城,注入鸭绿江,然后汇入波涛万里的渤海。现在你游在槐河里,槐河注入子牙河,同样汇入波涛万里的渤海。你已在河北大地上工作了十七年,你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你爱这里的父老乡亲,就像爱你家乡的父老乡亲一样。你奋力地挥动双臂,克服着水的冲力,克服着绳索的压力,高高的浪头打湿了你的头颅,腥冷的浊水灌进你的嘴巴和鼻腔,你真的感觉到了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微小,但前有待救的父老,后有亲爱的战友,你的身上,又充溢着力量。你斜着身体,冲击最汹涌的中流,水面上的漂浮物,像疾速的箭矢一样。你躲着它们,看着它们奔腾而下。虹环拔丝厂遥遥在望。
厂房顶上的人们都站了起来,为你担心,为你欢呼。一个小伙子,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伸向你,想助你一臂之力,你也对着那竹竿伸出了手。但就在你的手即将抓住那竹竿时,一股暗流把你冲走。伸到面前的竹竿一闪而过。这时你如果回头往后游,不远处就是一片露出水面的乱石滩。③
你没有回头,继续往前游,凭你的水性和意志你可以游到对岸。你奋力地挥动双臂,但你突然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有一股力量把你往下拽。你知道自己陷入了漩涡。随即你感到头颅一阵剧痛,一棵倒在水中的大树撞向了你。你沉入了水底,像鱼儿游归了大海。
你是从浑江游出来的孩子,十二岁时你曾在浑江里救起过一个八岁的女孩。但现在你沉在槐河的水底,像一条鱼。第二险滩上的战友们紧急地往后拽着那套在你肩上的救生绳,但他们手里没了重量。绳子早已脱落了。战友们热泪滚滚,齐声呼唤着你。他们要扑进激流去寻找你,但被眼含热泪的刘处长和刘参谋长止住了。兵分两路,一部分战友继续营救群众,一部分沿河寻找你。县里的领导闻讯赶来了。周围的百姓闻讯赶来了。④
淅沥的雨止住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槐河上铺满光芒。战友们的哭喊声与百姓的哭喊声合在一起,震动着茫茫的水世界。但是你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你从水里游来,又从水里游去。你是一条鱼,游进了比大海还要宽广的人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介绍了此次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背景和遇到的困难,还交代了主人公“你”身患痢疾上抗洪前线的情况。
B.虹环拔丝厂的九名工人被困洪水之中,未能脱险,他们身处槐河的河心岛上,水流湍急,进行救援的难度非常大。
C.李明生水性好,身强力壮,他第一个下水,下水前“你”让他喝白酒并用酒搓红他的身体,表明“你”对战士的关心。
D.文章回顾了“你”的成长经历,从浑江到槐河,表明“你”与渤海不可分割的联系,突出“你”的水性好,就像是一条鱼。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忘记鸡蛋的细节,表明了“你”的“忘我”也为后面“肚子真有点饿了”做铺垫。
B.句子②中“心急如焚”的心理,“脱衣下水”的动作,表现出“你”敢于担当的精神。
C.句子③中“凭”字,表明“你”对水性的自信,也表明“你”对自己顽强意志的自信。
D.句子④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义,“铺满光芒”象征了抗洪抢险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8.文章第五自然段写出了文中“你”的哪些身心感受?请简要说明。(5分)
9.文章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并将人幻化成鱼,分别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D(“突出‘你’的水性好,就像是一条鱼”分析不当,突出的是“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7.D(句子④的景物描写没有象征意义,表达的意思是“雨停了,天晴了”)
8.①强烈感受到九名工人的危险,对解救他们感到非常急迫�o亲自带绳子泅渡主河道,进行救援。②长时间没有进食,感觉到肚子真有点饿了。③扑进了激流,感到彻骨的寒冷。④救援极其困难,感觉到了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⑤前有待救的父老,后有亲爱的战友,感到身上又充溢着力量。(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1)第二人称的艺术效果:①用第二人称,直接称呼主人公,更加自然亲切,可以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抗洪英雄形象。(1分)②用第二人称,直接和主人公进行对话,便于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使读者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2)将人幻化成鱼的艺术效果;这符合人物从小就会“游”的经历,是对英雄牺牲结局的一种美好的想象�o富有浪漫色彩,也是对英雄的崇高礼赞。(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