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渔(节选)
沈从文
七月的夜。华山寨山半腰天王庙中已打了起更鼓,沿乌鸡河水边捕鱼的人,携箩背刀,各人持火把,满河布了罾�S。一切皆齐备妥帖,只等候放药了。
去子时还早,负了责任,在上游沉船的,是弟兄两个。这弟兄是华山寨有名族人子弟之一脉。在那里,有两族极强,属于甘家为大族,属于吴家为小族。两族在极远一个时期中在极小事情上结下了冤仇,直到最近为止,机会一来即有争斗发生。
过去一时代,这仇视,传说竟到了这样子。两方约集了相等人数,在田坪中极天真地以互相流血为乐,男子向前作战,女人则站到山上呐喊助威。近日因为地方进步,一切野蛮习气已荡然无存,虽有时仍不免有一二人藉械斗为由,聚众抢掠牛羊,然虚诈有余而勇敢不足,完全与过去习俗两样了。
甘姓住河左,吴姓住河右,近来如河中毒鱼一类事情,皆两族合作,族中当事人先将欢喜寻事的分子加以约束,不许生事,所以人各身边佩刀,刀的用处却只是撩取水中大鱼,不想到作其他用途了。那弟兄姓吴,为孪生,模样如一人,身边各佩有宝刀一口,这宝刀,本来是家传神物,当父亲落气时,说:“①这刀应当流那曾经流过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属于‘朝’字辈仇人的血。”说了这话父亲即死去。然而这弟兄各处一访问,这“朝”字辈甘姓族人已无一存在,这仇无从去报,刀也终于用来每年砍鱼这类事上去了。
今夜间,他们把船撑到了应当沉船的地方,天还刚断黑不久。庙在岸旁山顶,住了一个老和尚,因为山也荒凉,到庙中去烧香的人似乎也很少了。
哥哥说:“莫忙,时间还早得很,我们去玩吧。”
“②好。我们去玩,把船绳用石头压好。”
哥哥赞成上岸玩,到山上去,看庙,因为他知道这时纵向上走,到了那卖东西地方处,这卖东西的人也许早到两三里的下游等候捕鱼去了。那弟弟不行,因为那上面有水碾坊,碾坊中有熟人可以谈话。他一面还恐怕熟人不知道今天下游毒鱼事,他想顺便邀熟人来,在船上谈天,沉了船,再一同把小船抬起,坐到下游去赶热闹。他的刀在前数日已拂拭得锋利无比,应当把那河中顶大的鱼砍到才是这年轻人与刀的本分。
上了高岸,哥哥想起了旧事。
“这里死了我们族中五百汉子。他们也死了五百。”
说到这话,哥哥把刀拔出鞘,顺手砍路旁的小树,“沙沙”作响。那弟弟也照这样做去。哥哥一面挥刀一面说道:“爹爹过去时说的那话你记不记到 我们的刀是为仇人的血而锋利的。不过我听人说,‘朝’字辈烟火实在已绝了,我们的仇是报不成了。这刀真委屈了,如今是这样用处,只有砍水中的鱼。”
这两弟兄就从一条很小很不整齐的毛路趋向山顶去。
③他们慢慢地从一些石头上踹过,越走与山庙越近,与河水越离远了。向山上走去时,有时忽听到木鱼声音较近,有时反觉渐远。到了山腰一停顿,略略把喘息一定,就清清楚楚听到木鱼声音以外还有念经声音了。稍停一会这两弟兄就又往上走去,哥哥把刀向左右劈,如在一种危险地方。
他们到了山庙门前了,静悄悄的庙门前,山神土地小石屋中还有一点儿微光如豆的灯火。月光洒了一地,一方石板宽坪还有石桌石椅可供人坐。和尚似乎毫无知觉,木鱼声朗朗起自庙里,④那弟弟不愿意拍门。
“哥,不要吵闹了别人。”
这样说着,自己就坐到那石凳上去了。而且把刀也放在石桌上了,他同时顺眼望到一些草花,似经人不久采来散乱地丢到那里。弟弟诧异了,因为他以为这绝对不是庙中和尚做的事。这年轻人好事多心,把花拈起给他哥哥看。
“哥哥,这里有人来!”
“那并不奇怪,砍柴的年轻人是会爬到这里来的。”
“我可是那样想,我想这是女人遗下的东西。”
“就是这样,这花也很平常。”
“但倘若这是甘姓族中顶美貌的女人 ”
“这近于笑话。”
“既然可以猜详它为女人所遗,也就可以说它为美女子所遗了,我将拿回去。”
“只有小孩才做这种事,你年轻,要拿去就拿去好了,但可不要为这苦恼。”
木鱼声转急,像念经到末一章了。那哥哥,在坪中大月光下舞刀,作刺劈种种优美姿势,他的心,只在刀风中来去,进退矫健不凡,这汉子可说是吴姓族最纯洁的男子了。至于弟弟呢,他把那已经半憔悴了掷到石桌上的山桂野菊拾起,藏到麂皮抱肚中,这人有诗人气分,身体不及阿哥强,故于事情多遐想而少成就,他这时只全不负责地想象这是一个女子所遗的花朵。
这孩子平时就爱吹笛唱歌,这时来到这山顶上,明月清风使自己情绪缥缈,先是不让哥哥拍打山门,恐惊吵了和尚的功课,到这时,却情不自已,轻轻地把山歌唱起来了。
他用华山寨语言韵脚,唱着这样意思:
你脸白心好的女人,
在梦中也莫忘记带一把花,
因为这世界,也有做梦的男子。
无端梦在一处时你可以把花给他。
唱了一段,风微微吹到脸上,脸如为小手所摩,就又唱道:
柔软的风摩我的脸,
我像是站在天堂的门边――这时,
我等候你来开门,
不拘那一天我不嫌迟。
这时山门旁的小角门,忽然訇的开了,和尚打着知会,说:
“对不起,惊动了。”
那哥哥见和尚出来了,也说:
“对不起师傅,半夜三更惊吵了师傅。”
“四年前曾到过这庙中一次,没有同师傅谈话。”
和尚点头。和尚本来是想另一件事情,听到这汉子说,便随心地点着头,遮掩了自己的心事。他望到那刀了,就赞不绝口,说真是宝刀。那弟弟把刀给他看,他拿刀在手,略一挥动,却便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天真地抚着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七月的夜”“打了起更鼓”均具有交代时间的作用;“沿乌鸡河水边捕鱼的人”“满河布了罾�S”,粗略描述,紧扣题意。
B.“过去一时代”和“甘姓住河左”这两段运用插叙手法,叙述了甘、吴两族过去由和谐到结仇的过程。
C. 从哥哥玩耍和弟弟唱歌的行为中,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孪生”“模样如一人”,关系亲近,但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D. 文章以“弟弟天真地抚着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结尾,戛然而止,余韵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为“父亲”临终时说出的话,意味着祖辈仇恨在“父亲”身上有很深的烙印。
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应和上句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C.句子③中的“踹”字,既体现了兄弟俩走夜路时的跌撞,又体现了他们的青春与活力。
D.句子④中的“不愿意”,主要是怕得罪和尚,显得兄弟俩没有礼貌,凸显其心地善良。
8.文章多处提到寺庙,并围绕寺庙展开故事,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5分)
9.有人评价说:“《渔》是诗化小说,也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贯通过去和现在,讲的虽然是两个兄弟的事,却也包含了两个家族的关系。”请以“乌鸡河”为视角,依据文本的故事脉络和主旨,写一首小诗,不超过100个字。(6分)
答案:
6 .【答案】B
【解析】“由和谐到结仇的过程”说法错误,这两段没有叙述甘、吴两族的和谐。
7 .【答案】D
【解析】“显得兄弟俩没有礼貌 ,凸显其心地善良”说法错误,句子④中的“不愿意”,主要是怕惊扰、吵闹了和尚。
8 .【答案】①多处提及寺庙 ,强调寺庙古老 ,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②围绕寺庙展开故事 ,使文章陡生波澜 , 具有了摇曳美感 , 同时引出了和尚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 分 。答出一点得 2 分 ,答出两点得 5分 , 意思对即可)
9 .【答案】示例:乌鸡河 ,始终流淌/从古至今 ,亘古不变/见证了族间的械斗 ,湮没了曾经的鲜血。也见证着当下的渔事/热闹是她的想见 ,和平是她的追慕/过去,现在,永恒不变! (6 分。围绕“乌鸡河”来写 ,“过去”“现在”“主旨”是应该把握的关键词)
赞 (0)
沈念《书中觅清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7
王愿坚《睡二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