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刀
蔡楠
大刀出现之前,村子南面的大场上已经死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王宝林。他会说几句日语。就是这几句日语,让他有了胆子主动上前和日本少佐小久保打招呼。王宝林说,太君,你们该喝酒喝酒,该杀鸡杀鸡,该要粮食要粮食,可怎么能把一村人都赶到大场上呢?现在庄稼快熟了,你们把这么多人赶到大场上是会耽误收秋、耽误碾场扬场的,耽误了碾场扬场,你们大大的粮食就没有了。小久保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掐住了王宝林的脖子,他那撇小胡子像一截被斩断的蚯蚓在蠕动。我今天不要粮食要人,村里有八路,你知道藏到哪里了吗?王宝林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没有没有,俺们村里没有八路,八路都打游击去了。你知道什么叫打游击吗?就是到处流动冷不防就给鬼子一排子弹,打得小鬼子嗷嗷叫……王宝林意识到说跑了嘴时已经晚了,小久保嘴上的“蚯蚓”向上一挑说,你良心大大的坏,死啦死啦的。
王宝林就被绑在了场边的一棵歪脖子枣树上。几个“白脖”(伪军)找来一杆叉子卡住了王宝林的脖子,然后在火堆上熔化了一小锅锡。小久保将熔化的锡水往王宝林的嘴里灌去。王宝林一拧脑袋,锡水顺着他的脖子流进了衣领里。小久保让两个白脖按紧了叉子,又倒。王宝林的脑袋拨楞不动了,锡水灌了进去,焊住了他的嗓子,但人们还是听到了他含混不清的声音:你们就是小鬼子,更是……畜……生。小久保抽出了军刀,把整棵枣树和王宝林的脖子一起断了。
这时候,骚动的人群中跑出来黑黝黝的小伙子王越岭,①
他慢悠悠地走到小久保跟前,突然一个飞腿,将小久保的军刀踢飞了,然后又一个飞腿,将小久保踢到了枣树杈上。
小久保的屁股被扎出了血。他呜呜啦啦号叫起来,一群鬼子和白脖围住了王越岭,刺刀一阵乱戳,随后柴火堆到了王越岭的身上,火烧起来了。王越岭还能动,他一点一点地爬出火堆,两个鬼子又把他捆起来,扔进了火海……
小鬼子,畜生――大场上的村民骂着喊着向前拥去。
小久保命人架起了机枪。
啪――啪――随着两声生动的枪响,机枪手的头歪在了一旁。小久保四下搜索,大场上的无数双眼睛也在搜索。眼睛们就共同看向了大场后面的白洋河河堤,河堤上,一个高大的汉子着一袭黑衣挺立着,一手拿着盒子炮,一手挥舞着大刀。那把大刀,银光闪闪,刺人眼目,刀把子上一截大红缎子迎风飘扬,像一团舞动的火焰。
小久保来了精神,他拾起那把弯曲的军刀大喊,八路在那里,抓住他,要活的――
小久保的声音蹦跳着,他的日本兵和白脖队也蹦跳着,形成了一个旋风,从麦场上刮起,刮向了河堤。
然而河堤不是一个好去处。那里有一把盒子炮。盒子炮吐出的子弹像长着眼睛,会拐弯儿,也会吃肉,小久保身边的兵们一个个被子弹吃掉。风势被打散了,只有那把大刀在河堤上飘扬。那飘扬的大刀也形成了新的旋风。盒子炮不再吐子弹的时候,小久保的队伍又抬起了头,形成了新的风。人的风追着刀的风,一下子就追出了好远。风纠结着,交织着,厮杀着,从河堤的树林,到过河的小石桥,再到河北的大洼。小久保和他的人已经不再是风了,而是张着嘴伸着舌头喘着粗气的狗了。
离村子很远了,离大场也很远了。现在那把大刀就隐蔽在了北大洼里。
②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洼秋深似海,高粱、棒子,还有谷子、豆子蔓延着,等待着,像等待着小久保们的肉。
小久保用弯曲的军刀砍断了几棵棒子秆,
③他恨不得将那把大刀砍出来,哪怕砍出来的大刀会砍断他的脖子,他也愿意大刀出来。
然而没有。小久保扔了弯曲的军刀,拔出腰间的王八盒子,向青纱帐激动地射击。子弹努力地寻找着大刀和大刀的红缎子,但给小久保传递回来的却是沉甸甸的失望。
小久保的弹匣空了,刀扔了。他决定返程了。也许大场的人还没有散去。没有散去,他就有希望继续找他要找的八路。
小久保和他的人走到了白洋河的石桥上。年久失修的石桥这回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发现了桥栏杆上的雕刻,那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一群人开始追着桥栏杆观看。
这时候,大刀再次出现了,还有那足有一尺半长的缎子。大刀是被那个高大的一袭黑衣的汉子舞动的,又像是自己在空中跳跃一样。红缎舞处,红光飞溅,一声声惨叫在大刀听来像是一个个音符,一个个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歌曲。等小久保被这歌声惊醒的时候,大刀已经向他劈来。他偏头一躲,大刀就沿着他的肩膀顺势而下,他觉得自己的半边身子开出了东瀛帝国的樱花。那樱花飘零着,散落在白洋河里。然后,在缤纷的樱花雨中,小久保看到了自己的身体被那个黑衣汉子拎起来,一起向桥下降落。他还看到,黑衣汉子的背上插着带枪的刺刀。但他没有看到那把大刀和那一尺半长的红缎子。
④其实我也没有见过那把大刀,更没有见过我爷爷。我是在我父亲多年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
关于爷爷和大刀的故事的。我爷爷是冀中九分区游击小队的政委,为解救一整村人,他单枪匹马将一个小队的鬼子和汉奸队调虎离山,并用大刀砍死一个日本少佐后英勇牺牲。
父亲临终的时候还嘱咐我,一定要去白洋河那座石桥下,去找找那把大刀。
那座石桥还在,那把大刀也应该还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王宝林对小久保所说的话可以推断出,日军经常到村子里来要粮食,可见村民们在日军压榨下生存境地之艰难。
B.石桥的面貌表明这个村庄历史悠久;小久保一群人追着看石桥栏杆上雕刻的二十四孝图,则表明他们的松懈与轻敌。
C.小说避开对大部队正面战场的描绘,以一个村子的事为题材,以小见大,突出了抗战的主题,也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
D.小说语言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同时灵活使用多种修辞,生动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此表达得鲜明准确,淋漓尽致。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慢悠悠”“突然”形成反差,前者是为了麻痹敌人,后者凸显了王越岭为王宝林报仇的急切和对鬼子的仇恨。
B.②句的景物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庄稼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与村民一样拥有同仇敌忾的斗志。
C.③句是心理描写,小久保此时的心理,体现了他寻找八路无果之后的气急败坏,也表明他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D.④句中“没有见过”“更没有见过”反复出现,说明“大刀”的故事融入了“我”的想象,为小说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8.“大刀”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其意蕴。
9.小说读来颇具吸引力,请简要分析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
6.C 7.B 8.①具体:大刀是黑衣汉子杀敌的武器,代表了抗日力量;
②抽象:大刀象征了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的反抗精神。 9.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助于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②小说前半部分运用倒叙手法,以两个村民之死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小说情节设置曲折起伏,吸引读者。从王越岭飞踢鬼子,到大刀在河堤出现与鬼子交战,到鬼子追击不得,到大刀再次出现,故事一波三折。
④小说以“大刀”为题,行文中以“大刀”代指主人公的形象,避开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小说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多种修辞,描写生动,吸引读者。如“子弹像长着眼睛,会拐弯儿,也会吃肉,小久保身边的兵们一个个被子弹吃掉”运用比拟手法;再如“风纠结着,交织着,厮杀着”运用排比修辞;又如“那撇小胡子像一截被斩断的蚯蚓在蠕动”运用比喻的修辞。